陈旧性心肌梗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浅析心肌梗死的病因与病机常航居
TUhjnbcbe - 2023/2/5 18:15:00
白癜风的危害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314/4591208.html

(一)病因

1.年迈体虚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如肾阳虚衰,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痹阻不畅,发为胸痹,严重者可致真心痛。

2.情志失节 

忧思伤脾,脾运失健,津液不布,遂聚为痰。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无论气滞或痰阻,均可使血行失畅,脉络不利,而致气血瘀滞;或痰瘀交阻,胸阳不振,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发为胸痹,甚则发生真心痛。

3.饮食失调 

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或嗜烟恣饮酒浆,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生痰,上犯心胸清旷之区,阻遏心阳,胸阳失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严重者发为本病。如痰浊留恋日久,痰阻血瘀,亦成本病症。

4.劳倦内伤 

劳倦伤脾,脾虚转输失能,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濡养心脉,拘急而痛。积劳伤阳,心肾阳微,鼓动无力,胸阳失展,阴寒内侵,血行涩滞,发为此病。

5.外邪内侵 

老年体虚,卫外不固,若起居不慎,风寒湿热邪*乘虚侵入,闭塞心脉,则成心痛。

(二)病机

1.病理变化 

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气血阴阳不足,邪闭心脉,不通则痛。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可有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且又多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而见气血两亏、气阴不足、阴阳两虚,甚至阳微阴竭,心阳外越。以上诸虚证不仅可相互转化,更可因虚导致瘀血阻滞。标实有寒凝、痰浊、气滞、血瘀之不同,同时又有兼寒、兼热的区别,临床上常表现为虚实兼夹,如阴虚与痰热并见,阳虚与寒邪互存等。

2.病理因素 

病理因素为痰浊、血瘀、气滞、寒凝、*邪。

(1)痰浊、血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均可出现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水液代谢紊乱,水湿内停,聚而成痰。久病脏腑功能虚损,阳虚则水液输布失常,水湿上泛,聚而成痰;阴虚则虚火内生,灼津为痰。瘀血之病机亦有虚实之分:虚者,是指气虚血瘀,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血停而为瘀;实者,是指气滞、寒凝、热*、痰浊等实邪客于脉中,阻遏血流,而致瘀血。痰浊、血瘀均是机体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痰浊壅滞血脉,阻遏血行,则滞血成瘀;瘀血停于胸中则胸阳不振,精微不布,则痰浊内生。由此可见,痰瘀可互为因果,互相兼夹,循环往复,痰瘀互结,痹阻心脉。情志过激、劳累过度、饱餐、暴受寒邪等诱因均可引起机体气机逆乱,引动痰浊、血瘀阻遏胸中气机,胸阳痹阻,心脉闭塞不通而发为急性心肌梗死。痰浊和瘀血互结,贯穿疾病的始终,在AM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2)寒凝、气滞是急性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

胸阳不足,心阳不振,复受寒邪,阴寒内盛,阳气失展,寒凝心脉,血行受阻,发为本证。心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心痛彻背;寒为阴邪,心阳不振,虚寒内生,复感外寒则阴寒益甚,故易引发心痛;心阳失展,营血运行不畅,心失所养,阳气失达,心液失摄,故见心悸、气短、手足不温、冷汗出等症,以心痛较剧、遇寒而作、舌淡、苔白、脉紧为特征。气机阻滞,推动无力,气不行津运血,而加重痰阻血瘀,则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发病。

(3)*损心络是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向易损斑块发展,并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病理学基础。ACS不同于稳定性冠心病的病机特点在于*邪为患,引发本病的*邪主要为热*和瘀*。心阴不足,虚热内生,复感温热之邪,或气郁化火,或湿浊蕴久化热,均可使热结于内,火热之邪(热*)上扰于心,阻滞心脉而成心痛。火邪热结证以心胸灼痛、心烦易怒、舌红苔*为特征。由于寒凝、热结、气滞、气虚等因素,皆可致血行郁滞而为瘀血。血瘀停着不散,心脉不通,故作心痛如刺如绞,而痛处不移;血为气母,瘀血痹阻,则气机不运而见胸闷;暴怒则肝气上逆,气与瘀交阻,闭塞心脉,故作猝然剧痛,痛则脉弦涩,舌紫暗、瘀斑,均为瘀血之候。若瘀久化热,酿生*邪,或从化为*,可致瘀*内蕴,如迁延日久,失治误治,则正消邪长,一旦外因引动,蕴*骤发,则蚀肌伤肉,进而*瘀搏结,痹阻心脉,导致病情突变。

3.病理转归 

表现为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可见气阴不足、阴阳两虚;甚至阳微阴竭,心阳外越。以上诸虚证不仅可相互转化,更可因虚导致瘀血阻滞。若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心脉瘀阻,心血亏虚,气血运行不利,可见心动悸,脉结代(心律失常);若心肾阳虚,水邪泛滥,水饮凌心射肺,可见心悸、水肿、喘促(心力衰竭),或亡阳厥脱、亡阴厥脱(心源性休克),或阴阳俱脱,最后导致阴阳离决。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浅析心肌梗死的病因与病机常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