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北京时间年8月20日,COVID-19大流行期间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结局研究成果正式登陆《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该研究是中国胸痛中心团队评估了我国COVID-19爆发期间,中国胸痛中心调整STEMI救治方案后对STEMI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影响的重要研究。该文章的第一作者为中国人民医院向定成教授、通讯作者为向定成教医院霍勇教授。葛均波院士、徐亚伟教授、*恺教授、苏晞教授、于波教授、王焱教授、方唯一教授等国内知名心血管病专家共同参与此次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
患者就医行为
COVID-19爆发期间各胸痛中心上报的STEMI病例数显著减少(全国平均减少45%,湖北地区减少50%)。从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延长(非湖北地区中位数延迟0.2小时,湖北延迟0.66小时),发病12小时内首次医疗接触的患者比例降低(湖北75.4%vs71.8%,非湖北79.3%vs.78.9%)。
再灌注治疗情况
接受直接介入治疗(PPCI)的比例显著降低(全国平均降低24%,湖北地区降低42%)而溶栓治疗比例显著增高(全国平均增高67%,湖北地区增加4.67倍),这与中国胸痛中心调整STEMI再灌注策略的基本要求一致。再灌注治疗平均延迟约20分钟,及时再灌注首次医疗接触(FMC)后30分钟内溶栓或者分钟内导丝通过)比例降低(非湖北降低5%,湖北8%),但有效再灌注(溶栓成功或到达TIMI3级血流)率湖北及非湖北地区均无显著变化(疫情前后非湖北均为79%,湖北68%)。
预后
与疫情爆发前相比,疫情爆发期间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湖北4.6%vs.7.3%,P=0.;非湖北4.0%vs.4.7%,P=0.),院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亦略有增高(湖北14.2%vs.18.4%,P=0.;非湖北13.2%vs.14.0%,P=0.),但院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变化。
主要研究者医院向定成教授在解读上述结果时表示:
COVID-19显著影响了STEMI患者的就医行为,医院的总体患者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发病后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延迟。在疫情爆发后中国胸痛中心及时调整再灌注治疗策略的影响下,各胸痛中心更多地开展了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比例显著升高,而PPCI比例降低。
由于筛查新冠肺炎等新增流程使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平均延误了20分钟,但再灌注治疗策略的调整客观上保持了STEMI患者的有效再灌注。尽管疫情期间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和心衰发生率高于疫情爆发前,但应主要归因于COVID-19的影响,同时,新冠肺炎爆发适逢中国传统的春节,春节期间患者的就医行为和各医疗机构的反应速度、救治质量都会对STEMI患者的预后产生一定影响。
由于中国胸痛中心对再灌注治疗策略的调整与COVID-19爆发的时间几乎完全一致,因此,疫情期间STEMI患者的预后变化中实际上是三个重要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COVID-19爆发、春节及再灌注策略的调整。由于三者在时间上的几乎完全重叠,本研究无法区分各自的影响效率,因此,难以评价再灌注策略调整对患者预后的真正影响。这是需要设计前瞻性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的重要问题。
医院葛均波院士在解读该研究时提到:
本研究是国际上第一个针对COVID-19对STEMI救治影响的大数据分析报告,客观地反映了在新冠疫情期间STEMI患者的救治情况,研究结果为我国当前应对疫情常态化和国际上正处于疫情流行阶段的国家如何救治STEMI患者提供了有力的循证依据。
这也是我国近年来胸痛中心建设所取得显著成效和对全球做出的重要贡献,在面对疫情突然爆发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及时应对,并能及时将决策传递到各胸痛中心落实,在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免受感染新冠肺炎的同时,及时展开了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
该研究结果是否否定了在疫情期间首选溶栓作为再灌注治疗策略的推荐呢?
医院霍勇教授表示:本研究结果反映出疫情期间STEMI病例数显著减少、从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延长、发病12小时内首次医疗接触的患者比例降低;接受PPCI的比例显著降低而溶栓治疗比例显著增高,这与中国胸痛中心调整STEMI再灌注策略的基本要求一致;同时,也看到患者死亡率和心衰发生率升高。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正如JACC配发的述评所阐述的那样,研究结果能告诉我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