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心肌梗死可能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听过,因为它的发病率比较高,可能有不少人身边都有得过心肌梗死的病人。医院经常被病人问到说,医生我以前得过心肌梗死,出院的时候那个医生告诉我说需要终生服用阿司匹林,但是我听说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比较大,不能长期吃,那我能不能不吃或者吃一周停一周呢?估计很多人也都有疑问:得过心肌梗死出院后需要终生服用阿司匹林这种书法到底对不对呢?
大多数情况下得心肌梗死的病人都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血管狭窄的基础病因,如果这些斑块不稳定,当这些患者在吃的过饱、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情况下,会使心脏的冠状动脉收缩,进而使斑块破裂、脱落,这些脱落的斑块可以堵塞已经狭窄的心脏血管,从而发生了心肌梗死,患者会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胸闷、腹痛、腹胀等症状。
那心肌梗死后出院的病人到底有没有必要终生服用阿司匹林呢?可以很肯定地说如果没有什么禁忌的话心肌梗死后的患者是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阿司匹林是一个百年老药了,它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物酶的活性而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的生成,而血栓素A2的存在会促使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因此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的作用,而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根据大量的调查,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而且还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治疗或者预防心血管疾病一般是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有效的剂量是75~50mg,需要注意的是服用阿司匹林不可私自增减或者停用,因为剂量太小了起不到预防或者治疗的目的,用量太大的话不仅不能抗血小板聚集,而且还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使用阿司匹林虽然有如此多的好处,但是有些人是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的,比如有凝血功能异常、活动性胃出血、对阿司匹林过敏、妊娠等是禁用的,这主要是因为阿司匹林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且阿司匹林可以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可以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如果患者出现皮肤、牙龈、口腔等部位的出血可以减量使用或者停用阿司匹林。另外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患者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为了减轻胃肠道反应,患者在饭后服用阿司匹林。对于有胃病或者消化性溃疡以及既往胃出血的病人可以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减轻消化道症状,尽量使用一些抗生素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而且应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这种制剂可以保证在胃内不被释放,从而有效减轻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在服用期间应该避免和别的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物、酒精、糖皮质激素等同时使用,否则会诱发胃肠道出血,这种出血是弥漫性的,不容易止血,患者会有生命危险。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应该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当转氨酶超过正常值的3倍或者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需要停用阿司匹林。
虽然阿司匹林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但是仍然会有部分人群对于阿司匹林不敏感,这部分人即使是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阿司匹林,也不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医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目前来说阿司匹林抵抗的原因不明确,考虑和个人体质、对阿司匹林的吸收能力、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有一些研究表明别的非甾体抗炎药、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可以降低阿司匹林的药效,而且还和病人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对于阿司匹林抵抗的处理,现在没有太好的办法,目前有人提出加大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但是发现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而且还可能会加重胃肠道反应;目前有观点认为可以加用别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这种方案可以有效改善阿司匹林抵抗,但是需要注意这种方案会增加脑部出血的风险,除此之外还应该改善患者的基础情况,比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在正常范围内,不吸烟、饮酒,尽量避免和能降低阿司匹林效果的药物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皮质激素等合用,坚持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
需要注意,心肌梗死病人在出院后还要按时服用他汀类药物。其实心肌梗死的发生还和血脂的异常有很大的关系,而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够降低血脂,还可以稳定斑块,有效降低斑块脱落的风险,从而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只要明确有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无论血脂高低,如果没有禁忌的话都应该终生服用他汀类药物,而且尽量控制胆固醇<4.5mmol/L、甘油三酯<.7mmol/L、低密度脂蛋白<.8mmol/L。另外病人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该经常检查肝肾功能、肌酸激酶、血糖等指标,在服药期间如果病人出现肌肉酸痛、四肢乏力等症状,可以暂停服用他汀类药物。虽然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脂,但是病人还是应该注意低脂饮食,尽量不吃油炸或者油腻性食物,保证每天的胆固醇摄入<mg,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如蛋类、鱼肉、牛肉等的摄入。
如果你有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可以添加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