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塞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三大流派简介
TUhjnbcbe - 2022/12/2 22:16:00

中医也是与时俱进,所以细分和方向是必然的.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

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

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

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国际上,针灸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

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极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

WHO认为很多针灸和一些草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学双盲研究的较强支持,但是对于其它的传统疗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视未经研究的传统疗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险性等问题。

言归正传,我们看看几大流派:

一.中医现代化

中医现代化曾经是卫生部努力倡导的方向,容纳了当今众多院士.

理论现代化,即吸收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发掘、整理、阐明经典理论的科学精华,研究和解决经典学说提出而没有完全解决的理论问题,开拓和探讨经典理论所未包括的医学问题,把经典理论提高到现代水平,建立新的中医理论,逐步形成现代中医学;

技术现代化,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吸收现代技术,研制和发展新型中医技术,使中医的科研、诊断、治疗,医药品生产等方面的技术装备和技术工艺都达到现代水平,中药方剂现代化,即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药方剂的经典原理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阐明中药方剂的疗效机制,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加工、管理,改革剂型,优化给药途径,实现疗效现代化。

从广义上讲,中医现代化还包括教育现代化、科研现代化、管理现代化以及其他民族医药的现代化。中医现代化要吸收和借鉴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但不是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而是相对独立的发展。

中医现代化的根基是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中医,其主要杠杆是现代科学技术,其基本方法是继承、移植、创新相统一,其根本方向是坚持相对独立发展,发扬特色和优势,提高发展水平,使中医逐步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在发表主题演讲时称,目前借助现代研究方法,已经能够向国际社会证明针麻镇痛的疗效以及作用机理机制等。针刺、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神经调控方法,在阿片成瘾等治疗上疗效明显。针刺转化医学要紧密围绕民生需求,突出中国传统医学特色,针刺临床验证,尽力做到精准,自主研发,服务社会。

现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在《现代中医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年5月出版)中作了详细的介绍,该书的繁体版书名为《整体医学——融汇中西医学的理论医学》,已由现代医药出版社年10月在香港出版。

聂文涛(年他依据中医哲学中“德”与“位”的关系辨析而提出了双高综合症的概念;年基于古代中医学对消渴症的详细记述,发现了血糖的谷物保护曲线。)针对“中医有效但不科学”的说法指出:

“科学的任务是理解这些方法为什么有效,而不是把自己不理解的有效方法取替。也就是,当理论与真实的现象发生冲突的时候,被否定的应该是理论而不是现象。”

二..中西医结合方向.

代表人物是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

陈可冀,男,汉族,年10月出生于福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内科、心脑血管科专家,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学院,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

陈可冀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的研究,在活血化瘀及芳香温通方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及疗效研究方面,在补益脾肾方药延缓衰老理论及临床研究方面,在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继承研究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在著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整理方面,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方面,在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方面,成就尤为突出。

在临床中,用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已较普遍。大量事实说明,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某些疾病有明显的疗效。例如,治疗心脑血管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月经不调、病*性肺炎、肛肠病、骨折、中小面积烧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硬皮病、红斑狼疮等疗效显著。

在治疗某些急腹症时,已经改变传统的治疗原则,成为一种有中国特点的新疗法,不仅提高了治愈率,而且可使一部分病人免除手术治疗,减少了合并症及副作用。治疗内科急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休克、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也有较好的疗效。治疗骨折,形成一种新的复位固定方法,可以缩短骨折固定和功能恢复的时间,保持较好的关节功能。

中西医结合还注重运用非创伤性疗法治疗疾病,把西医的某些诊治手段与中医的气功、针灸、按摩相结合,以其无损伤、简便易行、疗效确实而受到广泛的重视。例如气功治疗高血压病,针灸治疗神经功能性疾病和冠心病,正骨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等,通过临床观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已创立或正在酝酿一些新的学科领域,如中医病理学、实验针灸学和针刺麻醉学等。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除自身的实践外,还依赖于科技水平的进步。8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突破了统一论,把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创新,在中西医各自向前发展的前提下,使中西医结合工作获得新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自华佗和关云长刮骨疗伤时就开始了,华佗的手术做得很好,因此它并不是当代才有的医学技术,只不过近二十年才开始系统化的结合,因为这时候西医和中医中药的发展都非常快,结合的形式和深度就更加广泛了。尤其是在手术、肿瘤治疗等领域,中西医结合是有巨大贡献的,医院、医院、医院医院都早已开始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

在疾病的诊治中,要由一个医生开中、西药,而不要看完了一个西医后,又即去看另一个中医。可惜的是,不少病人还是这样中西医轮流地看,混合地治,以为这就是中西医结合。

我国提倡中西医结合,它的精髓是在坚实地掌握国际先进的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如有必要,再结合使用我国传统医学治疗。这样才会源于西医,高于西医;源于中医,高于中医。

三。坚持辨证施治的学院中医最初方向。

邓铁涛(年10月-年1月10日),广东省开平县人。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内科专家。

“非典”时期,邓铁涛教授较早发表论着《论中医诊治“非典”》,为中医药防治SARS提供技术指导,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任命为抗“非典”专家顾问组组长,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抗‘非典’特殊贡献奖”。近年来邓老以90多岁高龄,仍不断探索临床新领域,医院心脏中心合作,开展围心脏手术期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大大提高了心脏病人对手术的适应能力,促进术后的康复。

邓铁涛教授既重视理论又着力于临床,对中医理论有较高造诣,先后对五脏相关学说、脾胃学说、痰痰相关学说、伤寒与温病之关系、中医诊法与辨证、中医教育思想、中药新药开发、医史文献研究、岭南地域医学研究等,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论点,对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他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凝聚了对中医理论继承与发展的高度认识。他认为,中医五行学说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五行学说的核心是五脏相关,但是中医脏腑学说的发展,又在许多方面超越了五行学说,因此他提出,现代应以“五脏相关学说”取代“五行学说”,实现中医基础理论的换妆与质变。邓铁涛教授亦一直以五脏相关学说指导其临床,取得了显着成效。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三大流派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