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一样严重,有的患者病情轻,有的重。主要取决于受累的血管数目及部位,受累心肌的范围大小。
若阻塞发生在冠状动脉的近端,受累的心肌范围较大,其后果严重些;若阻塞发生在一个小分支或动脉的远端,受累的心肌范围较小,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取决于治疗的早晚,如果发生心肌梗死后及早治疗,适当护理,避免梗死面积继续扩大,防止与及时治疗合并症,则患者恢复较顺利。
心肌梗死特点:
1、剧烈的不适症状。
2、休息或用药不减轻
3、产生心肌永久性的损伤。
4、持续时间长。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诱因:
1、过度劳累。
做不能胜任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的体育活动,连续紧张的劳累等,都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造成心肌短时内缺血,严重时导致心肌梗死。
2、激动。
有些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的。如门球运动是一种适合老龄特点的、比较轻松的体育活动。但在门球比赛时,因过分重视输赢,不少老人因心情过于紧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3、暴饮暴食。
国内外资料表明,周末、节假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这是因为暴饮暴食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可发生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大手术。
手术中麻醉造成的低血压,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衡免疫递质的释放,老年人的心肌梗死或猝死可能与这种情况有关。另外,手术引起的大出血,都可能诱发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5、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每年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的季节
6、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但其危害性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招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而且也是再发心肌梗死的一个常见原因,尤其值得老年人注意。
急性心肌梗死先兆症状:
先兆症状多发生在患病前1周内,约占60%以上;患病前1-3周内出现者约占30%;开始于患病前3-4周者较少。
症状特点:
最常见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其次是腹上区疼痛;少见的有胸闷憋气。左颈部或左上肢发麻、头晕及心慌等。约有1/3的患者在前驱症状发作前有体力负荷过重、运动过多、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未发生心肌梗死前这些症状属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并不一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如发现先兆症状(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时处理,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紧急处理:
一旦患者突发剧烈胸痛,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无法继续活动的情况,应立即让其保持安静、就地平卧、舌下服用硝酸甘油一片或口服速效救心丸10—15粒等。
如胸痛仍不缓解,考虑有心肌梗死的可能,需迅速(发病后6小时之内)医院联系,医院进一步诊治。因为心肌梗死的发生多为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为此,需在心肌坏死发生之前行“溶栓”治疗,达到挽救心肌的目的。同时也可进行球囊扩张术或安放支架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