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4日上午,医院心内科痊愈出院的郑先生,高兴地医院,向“山海”提升工程派驻专家心内科林斌主任医师和急诊科邱贤克副主任医师、以及急诊科叶梁副主任等人送上了精心制作的锦旗。看着满面红光、心情愉快的郑先生,林斌主任等医师的记忆,又回到了一个星期之前...
因为“反复胸骨后隐痛1周”而饱受煎熬的郑先生,9月6医院就诊过,当时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反流性食管炎”可能,预约了次日的胃镜检查。但是9月7日凌晨,郑先生胸痛症状明显加剧,持续而不能自行缓解,伴有胸闷、大汗淋漓等症状。无法耐受疼痛的郑先生,决定来急诊科就诊。
医院急诊科的分诊护士训练有素,果断将郑先生引导至抢救大厅1号胸痛床位,按照胸痛中心处置流程,第一时间给郑先生复查了心电图。
接诊的邱贤克副主任医师、叶梁副主任医师对比了前一日的心电图,迅速做出了“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诊断,下达了肌钙蛋白测定、心肌酶测定、开通静脉通路、心电监护等医嘱,立即通知山海派驻专家心内科林斌主任医师前来会诊,并予口服阿司匹林片、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片等处置。
然而郑先生的病情依然在迅速恶化,几分钟之间他就出现了神志不清、四肢抽搐、全身发绀等症状,心电监护提示“心室颤动”。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到位,胸外按压、气囊辅助通气、除颤仪非同步电除颤等抢救措施争分夺秒地进行。短短两分钟的时间内,郑先生仿佛在*门关里走了一遭。
郑先生心律恢复正常之后,仍然面临着心肌梗塞病情加重、再次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林斌主任医师当机立断,与患方积极沟通后,决定亲自陪同患者乘坐救护车,医院导管室行急诊手术治疗。
在郑先生就诊后的第78分钟,冠脉造影显示回旋支血管栓塞程度达到了99%,林斌主任医师的介入团队顺利开通了堵塞的冠状动脉,植入了支架,挽救了垂危的生命!
从*门关里走了一遭的郑先生,经过后续精心的治疗,现已康复出院,恢复了正常生活。当他回想起这一周前惊心动魄的遭遇,不禁感慨良多。恰恰是医院急诊科团队的准确诊断、及时复苏救治,以及林斌主任医师争分夺秒转运、介入开通冠脉,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知识科普: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通常原因为在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堵塞。
临床表现1.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多发生在胸前、颈部、背部、左侧上肢、腋下等部位,但诱因多不明显,且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
2.往往伴有胸闷、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
3.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部胀痛,肠胀气亦不少见。
4.发热、心动过速、由坏死物质被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摄氏度左右,很少达到39摄氏度,持续约一周。
5.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80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
医院胸痛中心自年6月通过中华医学会认证。自年6月“山海”提升工程启动以来,医院派驻专家入驻急诊科、心内科等科室,根据县域疾病的特点,制定重点学科帮扶计划,深入开展胸痛中心,以提升永嘉县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率和救治效果为动力,不遗余力地推进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真真正正地拯救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
作者:叶梁
责编:邵小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