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跑步可以锻炼心血管系统,增强心肺功能,适当的运动量可以帮助我们维持体重,促进健康。
但如果时间选择不对、跑量过多,对我们身体健康会起到反作用。
跑得越多效果越好?
任何事情都还是有一个量的,所谓物极必反,过量的慢跑和长跑不但不能促进健康,反而有可能“弊大于利”。
先来看个数据:心脏在正常日常生活时每分钟约泵出5升的血液,剧烈运动时达到每分钟约25-35升,是日常的5-7倍。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一般人正常心率大多为60-80次/分钟,运动的时候基本上会在-次/分钟,心率的增加相当于汽车发动的转速增加,就是为了输出更大的功率。
这对心脏来说是一个功率负载,用进废退,适量的运动可以锻炼心脏和相关的心血管系统。但是当这种高强度的运动持续1-2个小时后,心脏会开始疲劳并产生细微的伤害。
持续进行的血液流量会拉扯心脏肌肉,造成心肌细胞非常细微的损伤。因此,在大运动量后,比如马拉松比赛后就去验血,会发现血液指标中代表心肌细胞受损的指标会显著上升,而这个指标是医生用来判断心肌梗塞的参考依据。
当在长距离奔跑后,心脏会需要一段时间去努力修复这些细微的损伤。但是如果,心脏的主人为了堆跑量不间断的进行高强度、长距离的训练,那么这些细微的损伤就会慢慢积累起来,终有一天会成为不可逆的损伤。
如何科学确定跑量?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建议,跑步健身,最好坚持一周3次以上,每次30—60分钟。
运动强度应掌握在“跑步结束5分钟后脉搏跳动不超过次/分,10分钟后不超过次/分”的范围内。如果心率过速,必须减少运动量。
如果一边锻炼还能一边与旁人交谈的话,则说明锻炼强度尚可。
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可以从每天散步20分钟开始做起,第二周走25分钟;第三周增加到30分钟;第四周加些慢跑;第五周时散步、慢跑并重;最终慢慢跑起来。
夜跑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夜跑需要在晚饭过后起码1个小时后进行,如果刚吃完饭就去夜跑,会对内脏造成很大的损伤,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还会给身体带来损害。
第二、夜跑不适宜太晚进行,比如楼主说的,夜间12点左右进行跑步,这个也是不健康的一种行为,本身跑步就是为了健康,太晚跑步,不仅起不到锻炼的目的,还损害健康。
根据生物钟,正常晚上建议在10点左右入睡,是比较健康的。夜间你的身体器官很多都要进行休息的如果你夜间进行锻炼会妨碍器官休息,一点到三点是肝脏排*的时候,这个时候人要处在深度睡眠状态肝脏才能进行排*。
除此之外,睡觉前本身就不适合做剧烈的运动,如果入睡前去跑步,回来后心率会有很长的恢复时间,会严重影响睡眠。
所以如果是晚上十二点下班的话,最好还是早点睡觉,深夜跑步真的没必要。
真的想跑步,想让身体更加健康,可以早点起床去进行。
我们跑步是为了身体健康,改善生存状态继而改变生活状态。练得太猛而影响身体甚至受伤是最得不偿失的,也违背了跑步的初衷。
相信许多小伙伴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就是跑完步肌肉酸痛或者第二第三天非常疲劳,甚至影响工作效率。
大家不妨试试「SupremeX种子选手」,它是食品饮料行业中唯一经国家批准的运动后恢复植物基运动营养饮料,专利配方中的营养物质——萝卜硫苷和鱼胶原蛋白肽,可以缓解乳酸堆积、加速体能恢复、减轻骨骼肌细胞损伤,从而缩短整体恢复时间。
跑步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追求某一个数字,重要的是跑到天长地久,享受跑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