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开通罪犯血管,改善心肌灌注,因此常用于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救治中。然而溶栓治疗也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尤其是在心肺复苏后。那么当急性心梗患者出现室颤并紧急救治后,应如何选择治疗方法以避免不良后果出现?近期,医院张小涛医生与医院杜志民教授进行了交流,杜志民教授就此问题作了详细解答。
张小涛医生:我曾在救治过程中收治了一位急性前壁心梗患者,院内没有进行急诊PCI的条件,在与家属沟通进行溶栓治疗时患者出现室颤。经过10分钟左右的电除颤和心肺复苏后患者恢复,但复查心电图,ST段始终抬高且患者仍有症状出现。请问这种情况能否选择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否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杜志民教授:当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在医院的努力下经过10分钟的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后才恢复心跳,且后续患者ST段始终抬高并有胸痛的症状,说明罪犯血管依旧处于闭塞状态,再次出现心脏骤停的风险是很高的,尽快开通血管才是治疗关键。考虑是否采用溶栓或其它方法以开通血管,就需要平衡溶栓带来的获益和风险评估。就溶栓来说,三小时内进行溶栓,血管再通率是很高的,但是溶栓也会增加出血风险,若溶栓药物剂量大或患者是出血体质,在使用溶栓药物后,出血带来的不良影响远超血管再通带来的益处。尤其是进行心肺复苏后,对胸廓或中隔这些易出血部位的挤压,在使用溶栓药物后中隔可能会出现血肿的问题,所以对这类患者是不建议考虑溶栓治疗的。如果患者是刚发STEMI,则医院,介入治疗的方法会相对更安全。
杜志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医院副院长医院教授心脑血管中心主任FESC(欧洲心脏学会会员)FSCAI(美国心脏介入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兼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介入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协会冠心病介入专业委员医院管理学会临床科室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