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环境的变化,心梗、中风等疾病逐渐成为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心梗、中风等疾病的发生都和血管健康密切相关,而“血管硬化”情况是判断血管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那“血管硬化”是怎么回事?该如何处理、预防?
血管和水管一样,会“老化”变硬
我们常把血管比做水管,水管时间长了会结水垢,会老化、变硬变脆。而我们的血管也会“结垢”“老化”,但血管里结的不是水垢,而是“粥样硬化斑块”。目前研究认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者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血管硬化”。
血管硬化要这样处理
如果医生通过血管造影、血管彩超、胸片等检查明确了“血管硬化”,应该注意调整饮食,必要时还需要药物、手术处理。
1.调整饮食,适量运动:
减少动物性脂肪、饱和脂肪酸植物油的摄入,具体讲就是少吃肥肉、猪油、骨髓、奶油。多吃富含维生素C、高纤维的水果蔬菜;坚持运动,保证每周运动4~6次,每次30分钟以上。快走、骑车、游泳、俯卧撑、举哑铃都是很好的运动形式。
2.必要的药物、手术:
除了调整饮食、注意运动外,部分"血管硬化"还得遵医嘱使用降血脂、预防血栓等药物。通过这些药物能稳定血管上的"粥样硬化斑块",尽可能避免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而对于一些"血管硬化"较严重甚至出现血管堵塞的,可能得通过微创手术,把狭窄的血管撑开,保证血液的流动。
3.定期体检:
调整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能稳定斑块,避免斑块脱落、血管被堵死。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真的让血管变软,完全避免血管堵塞。所以,经医生明确有"血管硬化"的,一定要听医生的、按自己的情况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远离血管硬化,从现在做起
无论药物效果再好、手术再小,都没有“预防血管硬化”好。虽然“血管硬化”无法完全避免,但下面这几点能最大可能地延缓“血管硬化”的出现。
1.积极控制“三高”:
有研究表明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三个因素可以使患病的风险增加7倍。所以对于有“三高”的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
2.坚决戒烟:
主动和被动吸烟都会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液高凝、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等,增加“血管硬化”的风险。
3.保证低盐低脂饮食:
少吃饱和脂肪酸和动物油脂,比如动物油、动物内脏等;少吃盐,保证每天食盐不超过6g,即一瓶盖。
4.不能乱吃药:
一切预防、治疗用药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以及定期监测下进行,胡乱吃药会对身体带来伤害。
5.没病也要定期体检:
即使没有"血管硬化"或其他疾病的朋友,也要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血脂、血压水平。建议60岁以上的人,在体检时常规查颈椎动脉B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6.适当食“醋”:
醋具有很强的杀菌和抗病*能力,可以杀伤我们肠道里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导致我们生病的细菌。还能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扩张血管、有利于降低血压防止心血管病。这些作用与降低胆固醇、抗感染是密切相关联的。
食醋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
食醋泡生花生米:食醋浸泡生的花生米7天以后,每天吃10~15粒;
不是谁都可以吃醋
根据体质来选择醋的类别。怕冷的人、手脚凉的人不适宜用柠檬醋,但是可以吃用蒜、或姜、或洋葱泡过的醋,它可以增加食欲,增强抵抗力。经常便秘口干的人,适宜用苹果醋及各种水果醋,它能够生津止渴。
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经济、无害的新疗法、新技术——远端缺血预适应能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是指对肢体某部位施加压力,造成缺血处理后,对远隔器官(如心脑等)在随后发生的严重缺血事件中有保护作用。国内外经过近30年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业已证实,不失为一种临床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所以,年6月《柳叶刀》载文《远端缺血预适应转向临床应用》,倡议临床医生推广使用。
临床经验表明,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不仅对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效果,而且对一些慢性病的脏器(肝、肾、消化道、肺等)功能有改善作用,展示出广阔的治疗前景。
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操作简易、无害、价格低廉,但其机理复杂、奥妙、迷人。RIPC通过反复、短暂、局部的肢体缺血再灌注,释放出有益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回流全身,从而诱导细胞内激酶级联反应,激活人体第三支神经内分泌APUD系统,进而活化细胞功能,同时引起抗炎症、基因表达和生理功能的改变,调动起体内强大的免疫保护机制,极大地挖掘人体潜能。
目前,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还未引起人们和有关医务工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