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约有1/3的患者发病后很快死亡,直接死于院外,因此急救服药很重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而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院外突然死亡(猝死)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为45~55/10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40~50岁左右的中年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生本病后,急性期死亡比例达到30%以上。
1/3的患者发病后很快死亡,直接死于院外,这种猝死的原因与患者出现的心梗后的并发症有关。
突发心肌梗塞后的自我诊治:警惕胸痛+冷汗
心梗发生时,一般表现为突发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不适,压榨感、紧缩感、濒死感,向左肩部放射,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烦躁不安(典型表现)。需要注意的是,胸痛也可能表现为颈部紧缩感、颈痛、牙痛、上腹痛、左肩背痛等不典型疼痛,甚至可以是放射手指痛(非典型表现)。可发生于任何时段,甚至于安静或者睡眠时亦可出现。胸痛其实会有前驱症状,多数病人在发病前1周出现胸闷、气短、心前区隐痛、紧缩或压迫感等表现,或平素的心绞痛发作程度重。
与持续半小时以上胸痛相伴的,往往是出冷汗,有时候通过出冷汗症状可以高度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
无痛性心梗-在无症状中猝死
尤其对于感觉神经功能减退的老年人,要警惕下列七种无痛性心梗的存在,尽量获得最佳治疗时间:
1、近期内,多次发生胸背部闷胀不适、沉重感或气短明显等;
2、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咳白黏痰或粉红色泡沫痰等;
3、突然出现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
4、老年人突发的神志不清或意识丧失;
5、糖尿病人出现昏迷者;
6、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尤其在近期内出现者(可能是右冠状动脉有病变);
7、突发的不明原因的晕厥或抽搐。
心肌梗死后的快速自我治疗:突发心梗,怎么自救?
当高度怀疑心梗发生时,应立即卧床,保持情绪平稳,然后由家人及时拨打,如果有硝酸脂类药物(硝酸甘油、消心痛等)、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应立即舌下含服,如果有阿司匹林,可立即嚼服mg(3粒),医院就诊。并请谨记以下建议:
1.急救药物要“新”—平时应注意药物的保存,同时服用前注意药物有无变软、变黏、变色、破碎现象,发现变质要立即更新,以免失效而影响治疗。
2.防止“上瘾”—经常服用这类药物也可能“上瘾”,要防止“上瘾”可两种急救药交替使用(例如消心痛与速效救心丸的交替服用)。
3.先嚼后食—多数人都是按照说明书所说的舌下含服,其效果固然不错,但是,如果能在心绞痛发作时先嚼后再压在舌下含服,则效果更好。
4.讲究姿势—含服本药时应取坐姿。因为站着含服,头部位置较高,常因周身血管扩张而致血压降低,引起晕厥。躺着含服也不妥,因心脏位置较低,而大量血液回流心脏,会加重心脏负担。
5.事不过三—在药物有效的情况下,通常用药数分钟后心绞痛就应缓解。若仍不见效,应隔5-10分钟后再服一次,如此重复2-3次。若仍然无效,就应考虑心梗的可能,医院或拨打。
6.药不离身—急救药物应随身携带并放置在固定、掏取方便的衣袋中。晚上睡觉时应把药物放在枕侧易取之处。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