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塞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张敏州ldquo救心rdquo
TUhjnbcbe - 2021/10/3 23:28: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号称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医学统计数据结果显示,过去10年全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率逐年上升,但死亡率并未随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而降低,表明中国迫切需要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

??医院率先在全国中医系统中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最早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绿色通道和临床路径研究、最先开展胸痛中心建设,始终致力把急性心肌梗死的现代介入治疗技术与中医药相结合,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向,发挥中医药优势,大力推进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肌梗死的标准化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救治方案,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张敏州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创新救治模式,首先提出“救心”“治心”“养心”三位一体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模式。

救心


  医院作为全国中医系统最早开通24小时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的单位,率先实现了院内、院外无缝衔接的急性胸痛救治模式,院前对患者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远程诊断,同时完成GRACE评分、危险分层,将诊断及治疗策略选择阵线前移;在院前配置便携式12导联心电图,能够在医疗接触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诊断;15分钟内即可完成床旁肌钙蛋白等心脏标志物检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一键式”启动,实现了绕行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房直达导管室的“双绕行”;D2B时间(医院到手术开通患者冠脉堵塞血管球囊的时间)低于国际标准的90分钟。年3月,医院从全国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通过了年第一批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的认证,标志着广东省中医急性心肌梗死等胸痛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已经与国家标准胸痛诊疗技术接轨。

??追溯中医学的发展,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血管重症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即有“心痛”的记载。两千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记述的“真心痛”与现代医学的急性心肌梗死类似,并提出了“心痛宜食薤”的治疗方法。中医学治疗急性重症心血管疾病的优势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结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心脾相关”学术思想及陈可冀院士“血瘀证”理论,张敏州教授研发院内制剂通冠胶囊,通过20年的临床运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曾为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植入心脏支架,术后服用通冠胶囊,随访6年健康状态良好,创医学的一项世界纪录。

??年在补充替代医学领域权威期刊《Evidence-Based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发表了张敏州教授牵头的“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和评价”研究结果。研究由全国8医院协作完成,根据临床路径实施前后分为治疗组(例)和对照组(例),路径组的治疗方案以益气活血为主,对照组以活血化瘀为主,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研究证实,通过实施益气活血为主的中医综合干预方案,平均每例患者住院费用降低元,住院时间减少3.5天,累计为社会节约了万元的住院费用,减少了个住院日;同时,有效降低了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少了人民群众和社会的负担。

治心


  医院胸痛中心牵头成立全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在循证实践的基础上,陈可冀院士、葛均波院士和张敏州教授联合主持制定和发布了全国第一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有力地促进我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标准化建设,规范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的方案,也是中医药循证事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式事件。胸痛中心以心肌梗死联盟为基础,中医特色为纽带,医院区域联动,建立“2小时生命圈”,即以医院为中心,将转诊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心梗患者与绿色通道连接起来,以挽救更多生命。

??“上工治未病”是中医学最为传统的医学理念。近年来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症心血管病防治的学者不断努力,在这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对心肌梗死早期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代谢异常、血脂异常等关键病理环节的干预,属于“未病先防”的范畴;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导致的心绞痛和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心室重构、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防治、心肌梗死后的康复治疗和二级预防属于“已病防变”的内容。

??年张敏州教授带领胸痛中心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团队完成了“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STAMP研究)”,评价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围术期心肌损伤的改善效果,同时观察其对急性冠脉综合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历经3年多的研究,课题最终纳入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为27.22%,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治疗组围术期心肌损伤发生率为17.19%,对照组为26.67%(P=0.)。本研究以严格的循证研究证据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IIA磺酸钠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从而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改善生存质量。

养心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康复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生活质量,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中远期死亡率。医院胸痛中心重视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管理及宣教,开展了心肌梗死慢病管理门诊,全方位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恢复健康人生。

??更难能可贵的是胸痛中心致力于心梗患者院外管理工作,坚持每月一期“
  张敏州,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继承人之一,现任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尤其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与研究方面颇有成就。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脏介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介入心脏病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8项,参加国家计划、“十五”和“十一五”攻关课题各1项;牵头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4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SCI收录29篇;


  主编或参编专著15部,其中《胸痹心痛与冠心病介入》是国内第一部冠心病介入领域的中西医结合专著,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获省部级及全国一级科技成果奖17项、新药发明专利1项,荣立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长期从事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方面均有较高的水平。医院中率先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相继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工作,医院胸痛中心;年牵头制定和发布了《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年牵头成立“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研究联盟”,为本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较高的学术平台。

推荐阅读

张敏州教授专访:《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发布的意义

张敏州: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与康复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敏州ldquo救心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