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是心衰的重要病因之一,心肌坏死本身和随之而来的心脏重构对心功能产生了严重影响。但真实世界中,心衰对心梗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明晰,其干预措施也有可优化之处,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的新研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SWEDEHEART注册研究:
心梗患者心衰及死亡风险高
ESC大会上公布了一项真实世界研究——SWEDEHEART注册研究,其纳入了-年间例心梗患者,评估了不同亚型患者心衰的患病率和预后。
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3个患者亚组,三组人群均有急性心衰,左室射血分数(LVEF)逐次降低,第三组人群还需至少具有以下8种危险因素中的一种:
年龄≥70岁;
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in·1.73m2);
糖尿病;
既往心梗史;
与心梗相关的由心电图诊断的房颤;
与心梗相关的LVEF30%;
与心梗相关的需要静脉治疗的心衰,且心功能KillipⅢ或Ⅳ级;
入院后24小时内,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等。
经过3年的随访,SWEDEHEART注册研究分析结果提示,整体研究人群和三组人群中因心衰导致死亡或再次入院的累积概率分别为17.4%、26.9%、37.6%和41.8%,风险随着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图1)。
图1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患者主要终点风险不断上升。
由结果来看,该研究第三组患者人群的风险最高。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组患者人群是类比PARADISE-MI研究纳入的人群进行设计的,这对将于今年公布结果的PARADISE-MI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对比参考意义。
PARADISE-MI研究:
ARNI助力优化心梗后心衰治疗
由SWEDEHEART注册研究结果可知,心梗后心衰患者占所有心梗患者的13%~32%,心衰导致随后死亡或再次入院的风险很高。临床迫切需要针对这一高风险人群优化管理措施以改善预后。
如何达到此目的?今年将揭晓的PARADISE-MI研究成果可能给出答案。
PARADISE-MI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主动控制、平行对照研究,旨在对比ARNI与ACE抑制剂减少心梗后心衰的趋势,即评估与雷米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风险、有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和(或)肺淤血证据的心梗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PARADISE-MI研究中入选的患者同样至少具有SWEDEHEART注册研究第三组人群设定的8项危险因素中的一项。
那么,怎么定义有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和(或)肺淤血证据呢?一般是指在出现心梗后、试验前LVEF≤40%和(或)在住院期间,需要利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升压药和(或)正性肌力药物静脉治疗肺淤血。
该研究主要研究终点设为心血管死亡、因心衰住院或院外心衰。次要研究终点则设为包括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首次发生心衰住院或院外心衰、心血管死亡、心衰住院、非致死性心梗或非致死性卒中住院。
而试验过程中,雷米普利组滴定至目标剂量5mg,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滴定至目标剂量mg,都为每天两次。
该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预计年完成。但由于PARADISE-MI研究为心梗患者的治疗带来的高危患者的预防作用,人们对该研究给予厚望,愿其成果能够减少心梗后心衰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
中国研究:再证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梗后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疗效
无独有偶,今年5月在线发表的一项中国研究也验证了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前壁心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
该研究共纳入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后,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和依那普利组,随访结果提示,与依那普利组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显著改善患者LVEF(46.45%vs43.65%,P=0.),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壁运动评分指数呈下降趋势。
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