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精确指导,力挽狂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
TUhjnbcbe - 2021/6/24 15:15:00
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点击上方“好医术心课堂”可以订阅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5岁,主因“突发胸痛13小时,抽搐伴意识丧失1小时余”入院。

01

现病史

患者于1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伴气促,活动后加重,休息时稍改善。急诊就诊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肌缺血”,考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遂入院。于1小时多前突发抽搐伴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立即予心肺复苏,约15分钟后恢复自主循环,为进一步治疗收入冠心病重症监护室。

02

既往史

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6年,未规律服药及监测,血压最高达/mmHg;年10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三支血管严重弥漫病变”,不宜CABG或PCI;吸烟史10年,每日20支,否认酗酒史、哮喘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03

体格检查

心率次/分,血压90/55mmHg,SPO%,呼吸25次/分。镇静状态,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mm,对光反射迟钝,病理征阴性。双中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心音低,腹软。四肢湿冷。余未见阳性体征。

04

辅助检查

急诊科及入院后心电图均提示前壁导联R波递增不良,ST段压低(图1)。床旁即时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轻度扩大(52mm),左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射血分数(EF)35%。化验检查可见心肌血清标志物、乳酸、肌酐及血象明显升高,氧合指数极低(图2),可见此次心搏骤停对多脏器均产生重大打击,预示近期及远期预后不良。患者的GRACE评分提示院内死亡风险高达80%,GRUSADE评分提示出血风险为极高危。这些结果再次提示近期及远期预后不良。

图1.急诊及入院心电图示前壁导联R波递增不良,ST段压低

图2.心肌血清标志物、乳酸、肌酐及血象明显升高,氧合指数极低

05

入院诊断

1、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室颤动、心房颤动、KillipⅣ级

2、呼吸、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

3、肺部感染

4、高血压3级、极高危

5、2型糖尿病

06

诊疗经过

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来说,抗缺血治疗是首要治疗方案之一。目前常用的抗缺血方案包括急诊血运重建、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及尼可地尔等几种。该患者家属不同意行急诊血运重建,目前病情又禁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经家属同意后,在床边留置IABP,并采用尼可地尔以改善心肌缺血同时可避免对血压和心率产生影响。因此,最终制定抗缺血治疗方案为IABP+尼可地尔,并给予抗休克(床边血液过滤、多巴胺、肾上腺素),抗缺血(替格瑞洛、阿司匹林、依诺肝素)及对症支持(呼吸机辅助通气、稳定斑块、抗感染、抗心律失常)等治疗。

经过上述治疗后,患者肌酐及乳酸水平明显下降,氧合有所改善,但BNP、心肌酶仍在上升,乳酸水平仍高,氧合仍较差(图3),随时可能出现病情变化甚至死亡。果不其然,次日清晨患者突发快速型心房颤动(图4),伴血压(80/50mmHg)、血氧(89%)下降。立即给予电复律,并逐渐上调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用量和调整呼吸机参数,患者很快恢复窦性心律,但血压(80/50mmHg)、血氧(80%)持续不能改善。复查床旁超声提示EF下降至20%。若患者这个状态持续不能改善,可能在数小时内随时出现死亡,故告知家属病情并劝说同意继续治疗。为明确目前治疗方案中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是否合适、是否需加用其他强心药、患者是否存在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遂在家属同意后行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以了解更准确的血液动力学数据来指导精确治疗。

图3.辅助检查结果

图4.心电图示快速型心房颤动

PiCCO结果所示心肌收缩能力与彩超结果一致,肺水、肺通透性、前后负荷都高,尤其后负荷明显增高。这提示,大剂量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引起了血管过度收缩,且容量较多。于是开始小剂量加用硝普钠同时减轻前后负荷,并根据监测指标适当调整硝普钠用量;患者血压未继续下降反而开始上升,这提示治疗方向是对的。于是,继续根据动态血液动力学指标不断调整硝普钠、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经过上述治疗方案调整,患者心指数逐渐上升,进一步证明治疗方案的正确。但是,3月5日患者心指数再次下降至1.79μg/kg/min。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回顾治疗方案,3月4日停用了去甲肾上腺素,并且多巴胺下调到了8μg/kg/min,这必然导致强心作用的减弱,严密的血液动力学监测使我们及时发现了问题,于是加用米力农0.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加强强心,患者心指数逐渐上升至3L/min/m3(图5)。血管外肺水指标随心指数同步变化并逐渐改善,但肺水仍较多(图6);床边胸片提示仍可见肺部渗出性病变,以右肺为著(图7)。

图5.心指数变化

图6.血管外肺水指标变化

图7.床边胸片

鉴于胸片提示双肺渗出仍较多,PiCCO提示肺水仍多,心指数仍处于正常低值,故继续保持出入量负平衡,监测NT-proBNP变化,为拔除IABP及β受体阻滞剂应用创造条件。这个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因此治疗强度逐步下调,依次停血液滤过、IABP、PiCCO、多巴胺、呼吸机及米力农。复查床边胸片提示可见肺部渗出较前有所改善(图8)。

图8.床边胸片复查

但是,患者随后于活动增加时再次出现胸闷、胸痛(图9)。此时,经过前期治疗,患者累积负平衡已达到ml以上,皮肤偏干,胸片所示肺部渗出不是特别多,提示患者达干重状态。遂小剂量起始加用短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以改善心肌缺血,在保持负平衡的状态下不断上调β受体阻滞剂用量,并同时检测NT-proBNP水平。患者心率逐渐下降,胸闷痛症状改善,血压稳定;复查心脏彩超可见EF增至42%,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遂将短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改为长效制剂比索洛尔,并逐渐根据心率调整用量,患者转普通病房后心率达标,一般活动状态下未再发胸闷痛,遂出院;出院后随访期间也未再发胸闷痛。

图9.心电图检查

07

诊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休克最重要的治疗之一就是血运重建,但总有一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血运重建,对这部分患者而言,死亡可谓近在咫尺,留给医生的救治时间非常少,且治疗方案稍有偏差就会给患者带来灭顶之灾。在这种情况下,精确的血液动力学监测可帮助医生制定准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才有可能力挽狂澜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此外,对于这类患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应尽早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延缓左室重构,防止心力衰竭(心衰)再发。在众多β受体阻滞剂中,比索洛尔作为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具有更强的心脏保护作用以及更小的副作用,更适用于此类患者的长期二级预防治疗。

说明

本文来源:国际循环

欢迎大家投稿,与更多的心血管同道交流分享!

投稿邮箱:Asano.liu

haoyishu.org

点击“阅读原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确指导,力挽狂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