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检验医学网作者:宁静致远
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血常规前后结果相差较大的情况,但如果我们不分析原因,冒然发掉结果,时常会引起临床纠纷,尤其是当血红蛋白差异较大时,更需要注意,下面小编就分享一下工作中遇到的几个小案例,以供同行共勉。
案例一
患者男,76岁,因“肠梗阻”住在ICU病区,患者5月9日血常规RBC:4.23×/L,HGB:g/L显示轻度贫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7.01×/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89.4%,CRP:mg/L,示感染象。
患者其他指标较正常,故进行紧急手术,术后第三天5月11日复查血常规,血常规RBC:7.32×/L,HGB: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93.2%,CRP:mg/L。结果如下图:
这个病人有意思,怎么做完手术,血红蛋白反而变高了呢?第一反应应该是护士抽错血了,于是,立即找到对应的血液样本,如下图:
样本量少,不足1ml,这种标本一般按常理应该是被抗凝剂稀释,检测结果应该偏低,怎么反而像是浓缩了呢,于是立即打电话给临床,询问采血护士病人的基本情况,采血量是否充足,是否有采血不顺畅等情况。
对方回答:病人抽血顺利,采血时血量也是充足的,大约2ml,抽完就放在试管架上,让护工阿姨送过来的。
看看试管上有血迹,应该是血液泼出来的痕迹,于是追问:是不是盖子没有盖紧,血液泼出来了呢?护士这才挑明真相:护工阿姨来取血时,不小心将其中一个试管的血液弄泼了,但是看着还有不少就没有重抽。
仔细分析了一下,即使血液泼出来,也不会导致血液浓缩啊,再次追问护士:护工阿姨大概在你采血多久后过来取的血?大概十几到二十分钟左右过来的。这就解开了谜团,血液放置20min后,血细胞会自然沉降到试管底部,而护工倒泼血液时应该是将上层的血浆层泼出,而保留了下层的血细胞,因而导致血液浓缩,出现上述结果。
于是立即让值班护士重新采集标本检测,重新采集样本结果如下图:
案例总结
不得不感叹,做检验有时候不得不像侦探一样,因为有很多检验前的不可控因素,我们必须学会去分析,去推理,否则即使检验科结果做的再精准,但由于检验标本的不合格,也可能导致错误的检验结果。
案例二
王某,男,70岁,心内科住院,初次血常规检验结果(4月11日)RBC:2.04×/L,HGB:62g/L,示中度贫血,4月12日复查RBC:3.2×/L,HGB:99g/L,时隔1天,怎么会差距这么大,输血也不会这么快纠正贫血啊?病人两次结果如图所示:
来看看病人的病例吧,病人为“上消化道出血、冠心病、陈旧性心梗、高血压”,入院时血红蛋白为62g/L,第二天输注2U的红悬,第三天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竟然*使神差的达到了99g/L。一般输2U的红悬Hb可以增长2-4g/L,但这个病人前后相差了36g。难道是标本做错了,张冠李戴了吗?于是立即到冰箱里把前天的样本找出来重新做了一次,结果完全吻合。
那是抽血的问题吗?询问临床护士,护士说抽血时并未输液,也未作其他治疗,早上输液前抽血。为了验证是否为同一个病人,我们加做了血型,两管血血型也一致,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如果是输液导致的,不会只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差异大,其他几项白细胞、血小板应该都会有相应的呈比例变化,但是似乎这个病人只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相差较大,其余都很接近,真的很难用常理解释。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涂片结果,希望可以一探究竟。
涂片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未见扩大,因此患者RDW-CV16.7,基本正常,那么患者贫血如此之快纠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再次结合临床诊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失血,当内镜止血和输血治疗后得到迅速纠正,4月15日,再次复查患者Hb已经到了g/L。
最终分析原因可能为继发性原因引起,是否是问题的根源,还不能断定,因为我们一开始忽略了一个细节,医院转入,是否在之前进行了大量输液,很难推断,病人年龄较大,也解释不清。只能让临床重新采集标本重新检测。
案例总结
最终患虽然没有真正找到结果变化的原因,但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学习、思考、推理的空间。希望本文撰写可以引起同行老师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