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看电视时一阵背痛,半小时后心跳没了抚州
TUhjnbcbe - 2021/4/6 3:37:00

寒冷的冬季是一年中心梗最高发的时节。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普遍营养过剩,可同时生活节奏快了,都导致心脏的负担过重,自我保护能力越来越弱,因此除了上了年纪的老人之外,也不乏一些年轻人也发生心梗。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好预防来安心过冬?

万一发生心梗又该如何把握*金抢救时间?

75岁,自认身体健康,

突发背痛后竟告别这个世界

*乐康,今年75岁,因为歌唱得好,尤其是照片拍得好,在杭城也算小有名气。在退休之后,*老师对摄影说是到了痴迷的地步也不夸张,他每天穿着摄影服、背着几十斤重的设备到处走,拍拍各地的风土人情,据说他的脚步几乎踏遍了整个浙江,几十年来,他拍照无数,获奖无数,人称获奖专业户,曾经有电视台专门给他拍过专题。

“*老师一直认为自己身体很好,一般上了他这个岁数的人多少有些像高血压之类的基础疾病,看到人家得吃那么多药他总觉得不理解。他非常热心于帮助朋友,做起什么事来都劲道十足,就在他去世的前两天,还在朋友儿子的婚宴现场帮忙拍照。”跟他认识了几十年的好友吴女士说,“昨天晚上,我还在想,是不是我弄错了,*老师还在,想给他家里打电话。”

听说,*乐康是在家中突然走的。11月25号晚7点多,坐在客厅看电视的他突然说是背部酸痛,老伴建议给做医生的好朋友打个电话问问,可他转念一想认为自己一向身体好,应该没什么事,让老伴帮忙贴贴伤筋膏就行了。可半个小时过去后,仍不见好转,家人再急忙叫,但他这时已经很不好了,没有了心跳,虽然急救医生一路心肺复苏,但已回天无力。后来医生判断,他死于突发心梗。

急性心梗的症状之一,胸背痛(网络图)

突发胸痛胸闷,立即去就医

“太可惜了!如果一开始就听他老伴的,或许他能继续拍照。”医院院长、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重点创新类学科带头人毛威教授在听闻*乐康的事情后直感叹,对于这类病人来说,能否获得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毛教授提起他的一位病人。11月13日,53岁的河南人陈先生,来看心血管科门诊,说是在工地上干着活突然感觉胸痛、胸闷,而且当时还没有缓解。当时的坐诊医生一听就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陪同陈先生坐电梯到楼下急诊室,结果刚接好心电监护,陈先生就出现了室颤引起的心脏骤停,医生马上进行电击除颤,把陈先生给抢救回来,但他仍然感觉胸闷不适。

“如此凶险的病人,医院,如果我们的门诊医生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置,如果后面的抢救缓解医生护士有片刻的迟疑,陈先生现在就可能已经不在了。”在毛威教授看来,病人总的缺血时间越短预后就越好,这得靠病人及家属和医生共同的努力。

没感觉不等于没病

记这些关键时可救命

比起*老师,陈先生是幸运的,医院,否则后果很严重。天气、劳累等都可能诱发心梗,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冬天冠心病患者要特别注意防止发生心梗。

如果出现突发状况,身边没有专业人士出现怎么办?“切记,自救,莫慌张!”

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千万不要让病人再活动或随意搬动病人,让病人就地坐位或安卧,并保持镇静,同时周边群众不要围观,尽可能保持相对安静的环境。

最重要的是,如果在列车或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要及时找工作人员求助,千万不要慌乱。如果是在马路等公共场所,应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并报清楚详细位置,还要注意拨打的这个电话尽量不要再占用,以免急救人员找不到时联系,或指导抢救。

在外出时,如果坐车或飞机时间久,哪怕是小范围的伸伸胳膊动动腿,也一定要动一动。

对于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或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较多的患者,最好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老师和陈先生在发病前,看似身体都挺棒的,可没感觉不等于没病。在毛威教授看来,如今大家所开展的常规体检中,除了三高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检查和心电图外,很少有针对心脏的检查,因此很多人都没能发现自己的问题。

因此,两点建议给大家:

1、出现不明原因胸部不舒服时,一定要马上就医;

2、有三高、家族史、吸烟、男性超过40岁、女性超过50岁等高危因素人,最好找专科医生做个专业评估,好对自己的心脏健康状况有个了解。

新闻链接

连续熬夜、抽烟、过劳……

他们猝死的诱因五花八门

近日,某游戏直播平台年仅20岁的金牌主播“孤王”,为了吸引更多网友收看直播,从今年7月开始把直播时间改成了下半夜,从零时到早上9时,一连数月昼夜颠倒工作,终因过度劳累猝死。

11月22日,湖北武汉市汉口的一位68岁婆婆半夜在家看电视时突发心肌梗死,由于老伴及时实施心肺复苏,争取了时间,最终获救。

11月21日,辽宁大连市一名27岁小伙,晚上连抽3包烟后突发心梗,因送医及时,幸运地被救回。

11月20日晚,广西柳州市一名出租车司机在载客途中紧急停车,随即昏厥,医院后,不幸因脑溢血而身亡。

11月18日,浙江衢州市一名42岁的骨科医生在工作岗位上因劳累过度而突发心梗,从他跟同事说“不舒服”到病情危及生命,仅仅过了4分钟,最终不幸以身殉职。

猝死该怪谁?

“心脑肺梗塞,哮喘胰腺炎”

每一次猝死事件的发生,都对人们产生巨大的震动,其实有不少猝死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但可惜的是,很多人没有找准“病根”。

“网上归纳了‘猝死的十大原因’,例如不爱喝水、常熬夜、精神紧张、常熬夜加班、剧烈运动,便秘导致排便过于用力等,这些并不是根本原因,而是诱因。”医院东院副院长、心胸外科主任陈振光教授指出,从病因上分析,临床上常见的猝死主要跟五大类疾病有关,用一句话来简要概括,就是“心脑肺梗塞,哮喘胰腺炎”。

最常见的当属心源性疾病,例如心肌梗死和有“不定时炸弹”之称、致死率很高的主动脉夹层。心源性猝死病人在高峰时可占心内科病人的70%。

第二常见的是脑源性疾病,例如脑梗塞、脑出血。尤其是脑出血,病情发作快,死亡率更高。相对来说,老年人更多发的是脑梗塞。

第三是肺梗塞,最近几年,肺梗塞导致猝死的病例数呈现快速上升态势。肺梗塞与血管病变有一定关系。有些病人血液粘稠度高,容易形成血栓,堵住血管。“以前医学界认为肺栓塞与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关,诱因可能是久坐、活动慢、少喝水。但后来发现,有些病人并没有下肢静脉栓塞,也会突发肺梗塞。”陈振光教授指出,临床观察到,有些肺栓塞导致猝死的病人,在发病前唯一表现出的“异样”就是处于低氧状态,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

第四是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合并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这也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猝死病因。许多病人长期患病,在病情急性发作的48小时内可能出现险情。相对来说,只要能及早送医,规范地控制病情,这类病人“救回来”的机会更高。

第五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吃,也会导致猝死?”很多人觉得将信将疑。其实,在年关将近的冬季,暴饮暴食引发急性重症胰腺炎,也会导致猝死,医院急诊科、消化内科每年都会收到“吃死”的病人。陈振光教授指出,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起初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但神志清醒,送医时甚至能跟医生正常地描述病情,“如果遇到了没有经验的医生接诊,没有意识到病情的凶险性,可能等一两个小时,病人突然就死亡了。”

“四高一抽”人群

更受心源性“猝死”青睐

“虽说猝死不能都怪心脏,但大部分短时间内发生的猝死,确实和心脏关系最大,70%的猝死是冠心病。”医院东院心内科主任梅卫义教授说,对于有心血管高危险因素或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老人,家属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医院近一点”。

梅卫义教授指出,心肌梗死病人的抢救最重要的是尽一切努力、尽快开通堵塞的心脏血管,首选心脏支架的植入,其次是溶栓。

小编听说,留给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抢救“时间窗”并不充裕。统计显示,猝死发生一分钟内的电击抢救成功率为90%,40分钟内的抢救成功率为50%,90分钟内的抢救成功率则只有6%,因此,心内科医生们常有“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说法。

梅卫义指出,心源性猝死更偏好“四高一抽”人群,即高体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抽烟者。除了这些人群外,久坐族,性格积极进取、暴躁、热情的人士,或者父亲在60岁之前、母亲在55岁之前有过心脏病史,都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险人群。

话你知

心肌梗死症状

心肌梗死的症状主要有胸骨后和心前区闷痛,呈胀满或压迫感,持续数分钟以上,也可位于双肩、手臂、后背、牙齿、下颌和颈部;胸痛频繁;上腹持续性疼痛;气短、出汗、濒死感、晕厥、恶心和呕吐等。有些女性患者则有胃灼热或腹疼、皮肤湿冷、头昏眼花或头晕和不明原因疲乏等症状。

梅卫义指出,简单来说,预防心肌梗死,要重视呵护血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限盐,同时生活上给自己减压。

抢救误区

心梗病人送到急诊就搞掂?

溶栓要防风险!

很多病人亲友以为,“心梗发生后,医院急诊科就能化解凶险。”还有些人认为,“不管是在哪个科住院,医院里发生心梗,就能保住命。”其实,现实并不那么乐观。

“心梗病人要尽快进行溶栓,但溶栓也有意外出血的风险。”医院东院重症医学部主任邰强教授指出,在普通病房溶栓的风险要比在ICU溶栓高很多,因为万一病人出现出血,需要紧急抢救,而普通病房以及没有设立ICU的普通急诊,在这方面捉襟见肘。因此,医院往往会对猝死病人开通“绿色通道”,直接送到急诊ICU医院的ICU里进行抢救。

另一方面,当有人因为心肌梗塞昏倒且心跳骤停时,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可以让心跳恢复,有利于争取抢救时间。和有急救技能的路人、普通医生相比,身经百战的ICU团队在实施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时的经验更为丰富,抢救成功率也会相应提高。

七成脑梗“大约在秋冬季”

南下“候鸟老人”更要警惕

“脑梗塞有70%发生在秋冬季,主要是在秋冬降温时、季节更替时。”医院东院神经科主任周香雪教授指出,每年冬季有不少“候鸟老人”从北方来广州过冬、带孙辈,从寒冷的北方突然来到温暖的广州,温差可能高达二三十摄氏度,容易出现脑梗。

脑卒中最主要的危害是致残,但也有部分患者会猝死。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最重要的是预防最重要,但是人们常常陷入四个认识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血压控制得越低越好”。预防卒中,重要的是控制好血压,而血压并非“越低越好”。周香雪指出,很多病人喜欢在夜间吃降血压药,觉得降压效果好,其实不对。脑梗塞在夜间三四点高发,因为夜间迷走神经兴奋,血压偏低,加上起床时血压会有一个波动,血管扩张,血压就低了,起床时血压也低。“如果晚上吃降压药,夜间血压会更低,脑梗塞风险更高。”

她建议病人在早餐之前服用降压药。同时,冬季尤其要做到三个“五分钟”:起床在床上躺五分钟,坐起身,停五分钟,下床前,腿垂到床边五分钟。

第二个误区是“生活预防不重要”。生活预防,也就是一级预防,其实比二级预防更重要。血管硬化从小孩开始抓起,高血压病人尤其要重视坚持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素的饮食,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第三个误区是“提前通血管能预防卒中”。一到秋冬季,经常有高血脂的老人问医生:“我要不要住院通血管来预防卒中?”其实,通血管虽然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对于头晕的病人有缓解作用,但是对预防卒中没有太大作用。医生建议规范地进行治疗,不需要额外给自己“加餐”。

第四个误区是“秋冬要多锻炼”。生命在于运动,但秋冬季运动要注意保暖,不可过量,出汗要防受寒,不要在气温较低的早晨和深夜锻炼。

周香雪建议,一旦发生脑梗塞,溶栓的“*金时间窗”只有3小时,一旦超过6-8小时,治疗效果就很差了。当老人出现言语不清,嘴歪眼斜等症状时,必须及时拨打医院。要注意的是,当老人出现症状时,不要大声呼唤,不要摇动,应保持老人脸侧卧。

纸上会诊

体检基本正常,

为何还会猝死?

1.问题:“有些人猝死的人,可能不久前才做过体检,并没有大问题,为什么还会发生意外?”

陈振光:这是因为检查项目没选对,走错了预防之路。中年人是猝死高发人群,往往有一个认识误区,觉得“体检预防肿瘤最重要”。其实和肿瘤相比,猝死发生的风险会更高,一旦猝死的发生,留给我们救命的时间就不多了。体检的套餐里面,除了重视肿瘤标记物,更应该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电视时一阵背痛,半小时后心跳没了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