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导致心肌急性坏死。由于突发性强、死亡率高,往往让人“谈梗色变”。急性心肌梗死本是中老年人多发疾病,最近几年,越来越有年轻化趋势,30-40多岁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人屡见不鲜,甚至20多岁男性发生心梗也不再罕见。近一段时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2名35岁以下低龄心梗患者,虽然病情危重,但经过我心内科团队积极抢救治疗,后给予支架置入治疗,患者均转危为安,效果良好。
究竟是什么原因,侵害了我们的心脏,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是心梗发作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血脂,以及冠心病家族史等。现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过度劳累,压力增大,过多熬夜。”
心梗发作时,身体会出现血或氧的“供不应求”,并出现一些明显信号:
一是疼痛,对于原有心绞痛的人,心梗时疼痛发生的部位和感觉类似于心绞痛。但与心绞痛不同,心梗的发作可能并不是运动、情绪激动所诱发,疼痛程度也较重,可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片也无法缓解;
二是可能出现烦躁、低烧、心慌、出汗。
三是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
严重的心肌梗死可能导致血压下降、神志模糊、晕倒、尿量迅速减少等现象。
一旦身体出现此类信号,应高度重视,遇到突发心梗的紧急情况时,应保持镇定,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停止活动,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或者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就地采取半卧位,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的可以吸氧,并注意保暖。
那我们该如何预防呢,应从四大方面预防心梗发生:
一是生活有规律,避免熬夜工作,保持心态平和;
二是坚持规律运动,避免久坐,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三是以清淡饮食为主,按时进餐;
四是戒烟限酒。
最后,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戒除不良嗜好,让我们一起珍惜健康,爱护心脏,人人都是自己的心脏英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