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0/11/2 0:19:00
心核对话“心核对话·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的MDT诊疗思路与策略”在线论坛成功举办为推动我国心脏核医学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教育部分子影像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GE药业于年3月29日15时至17时成功举办了“心核对话·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的MDT诊疗思路与策略”在线论坛。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西医科大学校长李思进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同济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徐亚伟教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王跃涛教授,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方纬教授参加授课和点评。李思进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位居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我国冠心病患病人数已达到一千一百万人左右,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多学科联动、精准诊疗、预防关口前移是遏制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持续增高的重要举措”。他强调“核素心肌显像是冠心病诊疗中重要的无创影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危险分层和治疗决策中具有重要价值。但我国每年仅完成核素心肌显像约10万例,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巨大,与我国冠心病患病人数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完成量极不相称,我国核素心肌显像应用明显不足、作用远未发挥。因此,加强核医学与心血管等临床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十分重要,也是推动我国核素心肌显像临床应用的关键”。他指出“本次在线论坛的目的既是为了提高核医学同道的专业水平,也是为了加深临床相关学科同道对心脏核医学的了解,促进核医学与临床的密切结合,更好的发挥核医学分子功能显像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作用。”。他希望“心核同心,共同推动我国心脏核病学的发展,造福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方纬教授做了《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原理、显像剂和负荷试验方法,以及其在冠心病诊断、危险分层和在血运重建术后随访中的重要价值。强调了心肌灌注显像正在由定性诊断向定量诊断发展,定量诊断技术日臻成熟,心肌血流定量将有助于提高对冠心病多支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PET是心肌血流定量和CFR测定的成熟无创技术,多种机型的SPECT也可进行心肌血流定量和CFR测定,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年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携手制定的我国首部“核素心肌显像临床应用指南”的发布,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一定会越来越普及和规范。徐亚伟教授做了《临床实践中不同影像学检查的选择与决策思路》的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影像技术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最新应用推荐,心血管病影像检查方法分为有创性及无创性两大类,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在评价心血管解剖及功能方面各有所长,临床医生需要了解各种影像技术的特点,根据受检者验前概率(PTP)医院影像技术开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影像检查方式。他结合自己的应用体会强调:心脏核医学在冠心病诊疗中大有可为,核素心肌显像可以准确评价心肌缺血和存活心肌,并且可无创测定心肌血流量和CFR,对冠心病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作用。王跃涛教授在主持和点评中提到“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加,冠心病精准诊疗需要解剖与功能评价并重,核素心肌显像作为冠心病功能评价的重要无创技术日益引起临床的重视,年发布的我国首部“核素心肌显像临床应用指南”位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TOP10文章的第六位,说明心血管等临床学科对核素心肌显像技术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