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斧声烛影大起底烛光下的晚餐,怎么就成
TUhjnbcbe - 2025/7/26 18:05:00

公元年十月二十日夜,大宋王朝的第一任皇帝赵匡胤神秘的死了,而正史《宋史·太祖本纪》中只有“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这十二个字的记载,相关正史中都没有赵匡胤死亡原因的相关记载,这就导致了世人对赵匡胤死亡的种种猜测。由于宋朝时期雕版印刷术的流行,使得当时很多的笔记得以流传下来,而很多笔记都有关于宋太祖赵匡胤死亡事件的描写,这就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笔记,来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一些合理的猜测。

在宋朝的诸多笔记中,对这件事的记载大多是“斧声烛影”,我们现在看到的关于“斧声烛影”的记载主要分为两个版本,分别是文莹的《续湘山野录》和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这两个版本都告诉我们,在这场烛光里的晚宴中,似乎蕴藏了层层杀机。文莹是一个与大宋上层社会接触密切的一个和尚,他了解很多关于大宋上层社会的一些传闻,并将这些传闻写在了《湘山野录》和《续湘山野录》之中,他所写的笔记中关于赵匡胤的一些传闻真实性比较可靠,而司马光是一个严谨的历史学家,他在《涑水记闻》中自然不会无的放矢。

关于“斧声烛影”记载的不同版本

由于文莹和尚的特殊身份,使得他了解很多正史中没有记载的关于大宋皇室的传闻,而《续湘山野录》对宋太祖赵匡胤对的死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这成为我们现在了解赵匡胤之死的重要文献。《续湘山野录》记载的是十二月二十日晚,宋太祖赵匡胤派人召见赵光义进宫一起喝酒,然后赵匡胤让太监、宫女都退下,人们远远地只能看见烛光下的赵光义起身避席,好像在推辞什么。这场酒一直喝到三更时分,只见赵匡胤拿着柱斧边戳地上的雪边跟赵光义说“好做、好做”,之后赵匡胤就回去就寝了。这天晚上赵光义就住在皇宫之中,而到了五更天的时候发现赵匡胤死了,于是赵光义就在灵柩前继位了,这就是文莹和尚的《续湘山野录》,对赵匡胤的死和赵光义继位的一个记录。

而司马光的《涑水记闻》所记载的版本,前面跟文莹记载的差不多,后面记载的是宦官发现赵匡胤死后,立马向宋皇后汇报,然后宋皇后派宦官王继恩去召太祖的小儿子秦王赵德芳进宫,可见宋皇后的意思是想让赵德芳继位。而这个宦官没有遵守皇后的命令,他直奔晋王赵光义的府邸,结果在晋王府门口遇见了一个叫程德玄的御医,之后俩人向赵光义说了太祖驾崩的消息。此时赵光义的反应是十分的惊慌,最后在王继恩的催促下才进宫,宋皇后一见来的是赵光义就知道大势已去,而赵光义就此成为了大宋的第二任皇帝。

李焘在编写《续资治通鉴长篇》的时候,将这两个版本稍加改变融合到了一起,将太祖赵匡胤的“好做、好做”改成了“好为之、好为之”,并且在二人喝酒时加了一句“嘱以后事”,这就成为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斧声烛影”的故事。通过这些不同版本的记载我们可以确定太祖赵匡胤是猝死的,并且在临死之前没有指定接班人,尽管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篇》中加上了“嘱以后事”,但这并不一定是指定赵光义为继承人,否则赵光义在接到王继恩的消息的时候,不至于惊慌失措不敢进宫。

《辽史》曾记载“十一月丙子,宋主匡胤殂,其第炅自立,遣使来告”,《辽史》记载的是赵光义没有得到赵匡胤的授权,自立为帝王。而赵光义在哥哥赵匡胤死的当年,就将年号改为“太平兴国”,这种“改元不逾年”的情况,在我国历史上只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唐肃宗李亨在灵武自立为帝后改元“至德”,第二次就是赵光义改元为“太平兴国”,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证了赵光义是自立为帝的。

关于赵匡胤死因的猜测

自宋代以来,有许多文人学者都探寻过赵匡胤的死因,但始终没有定论,而文献上的闪烁其词也使得“斧声烛影”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直到今天我们对赵匡胤的死因依然争论不休,现在人们对赵匡胤死因的猜测大致上是两种,一种是病死,一种是谋杀。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篇》在赵匡胤死前曾记载“上不豫”,这说明赵匡胤在死前确实身体不舒服,结合赵匡胤生前酗酒成性,所以我们可以猜测那晚的赵匡胤再次喝多了,然后出去被寒风一吹,结果是心肌梗塞发作。

而有学者经过研究,根据宋氏宗亲的得病记录发现,赵匡胤这个家族是有家族病史的,而赵匡胤这个很有可能是狂躁忧郁症。我们可以猜测,那天晚上太祖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谈论后事,结果谈的过程不顺利,哥俩发生了严重的争吵,之后赵匡胤怀着郁闷的心情去睡觉了,结果在睡觉过程中他这个家族遗传病发作了,最后就离开了人世。

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赵匡胤死于谋杀的说法也被大多数人认可,有人认为赵匡胤是被赵光义用那个柱斧给杀死的。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可靠的,因为用一个水晶制作的斧子要把人杀死,必然会弄得血肉模糊,而《续湘山野录》曾记载赵匡胤的遗容是“玉色温莹,如出汤沐”。我们可以推测假如赵匡胤是死于谋杀,那么大概率是被毒杀的,而下毒的人很有可能是御医程玄德。在“斧声烛影”发生的那天夜里,程玄德在四更天的时候却一个人在晋王府门前徘徊,很有可能是在等一个消息,最后宦官王继恩给他带来了太祖赵匡胤如期而死的消息。

而指示程玄德用药的也很有可能是赵光义,因为在这前后发生过三个事情,公元年,后蜀国主孟昶死亡,有文献记载是赵光义毒死的,公元年,南唐后主李煜死亡,文献记载是被赵光义用牵机药毒死的,公元年,吴越国王钱俶在其六十大寿时被赵光义赐宴,结果宴会结束后他猝死身亡。三个投降的国君,都是在赵光义时期死亡的,根据文献的记载,可见赵光义用毒药杀人是一个惯例。

赵光义是谋杀案主凶的依据

尽管各种文献上没有确实的证据来证明,赵光义就是谋杀哥哥赵匡胤的凶手,但是从刑侦角度来看,赵光义是最大的嫌疑犯。首先赵光义有强烈的作案动机,早年间跟随赵匡胤一起打下的天下,明白了皇位是可以通过手段夺取的。而赵匡胤的做法也有不妥之处,他既没有指定让太子接班,也没有明确让赵光义来接班,但又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府尹,而在当时,皇族成员担任开封府尹就意味着可以接班,但赵匡胤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此赵光义很有可能在赵匡胤态度摇摆中按捺不住了。

当时宋皇后让宦官王继恩去召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进宫,这说明宋皇后的意思是想让赵德芳继位,但是宦官王继恩却直接奔向了晋王赵光义的府邸。一个宦官竟然敢违背皇后的命令,这说明这个宦官是非常可疑的,最起码他对赵匡胤的忠心是可疑的。而赵光义在收到这个消息时,表现得非常慌乱,说要跟家人商量,结果一进去就不出来了,最后还是在王继恩的催促下才进宫。而进宫后的赵光义却又表现得非常冷静,这种前后反差极大的表现,恰恰证明了赵光义的可以。如果他最开始的慌乱是真的,那么说明他对赵匡胤的死心虚,如果后面的冷静是真的,那说明他对赵匡胤的死早有准备。

赵光义在继位后,对这两个功臣封赏很重,宦官王继恩被任命为剑南西川招安使,由一个太监摇身一变成为了主管军政事务的地方大员,《宋史》对王继恩的评价是“太宗忠之,自是宠遇莫比”,可见王继恩在赵匡胤生前就已经对赵光义忠心耿耿了。而御医程德玄在赵光义继位后也是步步高升,甚至成为了总御营四面巡检,掌管大宋军队的后勤粮草,一个御医在事件发生之后,几年间就得到了这么一个肥缺,也是让人十分怀疑的。

赵光义在登基之后,赵氏皇族内部发生了一系列诡异的事情,首先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在一次给出征将士请赏时,被赵光义呛声“待汝自为之,赏未为晚也”,看到叔叔赵光义如此猜忌自己,赵德昭只好以死明志,最后赵德昭是自杀而死。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经过赵光义修改过的《实录》中,记载赵德昭的死因是吃肥肉吃死的,赵匡胤的小儿子在记载中是睡觉过程中猝死的,至此能威胁到赵光义皇权的赵匡胤的后代几乎都死了。

总结

尽管在历史文献的相关记载中,我们找不到确实的证据来解释赵匡胤的死因,但我们可以确定是赵匡胤确实死于公元年十月二十日那个夜晚,那顿烛光下的晚餐也成为了赵匡胤最后的晚餐。而作为事件最大受益者的赵光义却难以洗刷自己是最大嫌疑犯的身份,而他在事件前后的诡异举动,似乎也证实了他就是谋杀哥哥赵匡胤的凶手的猜测。

1
查看完整版本: 斧声烛影大起底烛光下的晚餐,怎么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