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年龄是机体在生物学层面潜在的老化过程[1],并不等于实际年龄,表观遗传时钟可通过测试机体DNA甲基化水平,确定受试者的实际生物学年龄。通常为了测试表观遗传时钟反映“年龄”的真实与有效性,研究人员会将其与诸多衰老关联指标进行对比,例如与年龄增长高度相关的心血管疾病[2]。
近日,发表在期刊《MechanismsofAgingandDevelopment》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当机体的心血管系统发出“健康预警”(如总胆固醇超标)时,通过表观遗传时钟反映出的生理年龄便会加速增长[3]。可以说,在衰老的心血管系统牵制下,机体走向了全面衰老。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德国夏里特医学院的学者们基于柏林老龄化研究II[4],纳入了余名60-84岁中老年人的试验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样本人群的生理年龄、血压、血脂以及血糖水平等,利用弗雷明汉风险评分(FRS)[5]与简单生活7(LS7)[6]两种常见的综合评分系统,对受试者心血管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这群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状态真的不那么好,多名参与者表现出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如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塞等),同时还包括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多项危险因素。并且,相比同龄男性,女性的心血管系统更健康,生理年龄可降低2.7岁。
当研究人员将心血管健康评分与生理年龄开展关联分析时,发现较差的心血管状况具有加速生理年龄的效应。并且,该现象与性别无关,无论男女,只要心血管系统步入衰老,通过表观遗传时钟反映的生理年龄一定比健康人群更“老”。
并且,综合两项评分体系的影响因素后,研究发现,运动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总胆固醇含量是影响生理年龄最主要的因素。例如,与HDL水平在40-49mg/dl的人群相比,HDL水平升至50-59mg/dl后,机体衰老可减缓0.34年。
图注:生理年龄与两种心血管健康评分的关联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次研究中用于计算生理年龄的,是仅基于7个CpG甲基化位点的表观遗传时钟,相比于学术界认可度更高的Horvath(CpG)[7]和Hannum(71CpG)时钟[8],实在简单太多。因此,在进一步探究心血管系统是如何全面调控机体的衰老进程之前,可能还需使用更精准的生理年龄算法再次验证两者关联。
研究者介绍
ILjaDemuth
欧洲最医院柏林夏里特医学院(Charité–UniversittsmedizinBerlin)老年生物学团队负责人,生物学家和人类遗传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学因素对人类健康和衰老的影响,发表余篇相关论文。
目前正在参与“德国老年人心血管和代谢疾病的性别敏感预防”项目,是负责人之一。
——TIMEPIE——
这里是只做最硬核续命学研究的时光派,专注“长寿科技”科普。日以继夜翻阅文献撰稿只为给你带来最新、最全前沿抗衰资讯,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疑惑;日更动力源自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