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12月5日,在中原野战军的围攻之下,黄维兵团最终迎来了末日。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兵团副司令胡琏挤进了一辆坦克,然后突围而去。在兵荒马乱之中,胡琏奇迹般地躲过了被俘的命运,被国民党的一支骑兵部队接到了后方。
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胡琏依然受了一些皮外伤,医院进行治疗。一天,胡琏的病房中却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司令员黄维的妻子——蔡若曙。
进了病房,只见蔡若曙杏眼含泪,哭哭啼啼地对胡琏表示。自徐蚌战役(国民党口中的淮海战役)以来,夫君黄维生死未卜,恐怕凶多吉少,或许已经阵亡了。如今自己还有三个孩子要养,因此希望胡琏能帮助她要一点抚恤金,好改善一下生活。谁知胡琏听完,竟气不打一处来,大骂道:
“全军覆没的将军,你有什么脸要抚恤金?”
很显然,胡琏对黄维的厌恶与仇恨,已经恨屋及乌,沾到了蔡若曙身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那么胡琏为何如此憎恨黄维呢?而这就要从黄维与胡琏的恩怨说起了。
一、胡琏与18军
作为国民党上将,胡琏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戎马一生,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都屡立战功。
有人评价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却比黄百韬多。他麾下的18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其战斗力之强悍、火力之凶猛,使之得到了“吃人部队”的诨名。
胡琏作战一向以狡猾和多谋而闻名,其面相塌眉毛,嘴角耷拉,下巴尖挑,面若野狐。在战场上,胡琏多疑善变,攻战必先求稳,战场嗅觉异常灵敏,一有风吹草动就能马上察觉,然后迅速脱身。
在国共内战中,胡琏从来都以顽固反共而闻名。自红军时期起,胡琏就一直跟随陈诚参加对中央苏区的进剿,手中沾满了红军的鲜血。
在抗日战争中,胡琏参加了石牌保卫战,并率领18军第11师挫败了日军由陕西南下重庆的企图。此役后胡琏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第十八军副军长。年,胡琏奉调到重庆蒋介石侍从室,并很快升任第十八军军长,成为陈诚“土木系”的骨干和精英。
在解放战争中,18军被改编为整编11师,而胡琏则由军长“下降”为师长。虽然18军由军改师,但是战斗力却没有丝毫下降。该师装备了全套美式装备,佣兵3万余人,并骡马匹,汽车坦克大炮各数百,驰骋于中原和华东两大战场,是粟裕和刘伯承的宿敌。
在胡琏的指挥下,11师是真不好对付。根据很多二野、三野的老兵回忆,胡琏和整编11师作风顽强、死战不退,既能像毒蛇一样死缠烂打,也能像泥鳅一般溜走。在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中,十一师是被解放军歼灭最晚、存活时间最长的部队。
在南麻战役中,粟裕的华野将11师团团围住。虽然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付出了极大的伤亡,却没有对11师取得任何进展。最终,11师在援军的接应下逃出生天,而华野也由此遭受了重创。战后,许世友打电话给粟裕发牢骚说:“胡琏这只狡猾的狐狸……下次我定叫他碎尸万段。”
战后,胡琏曾大肆吹嘘:“我的11师可不是张灵甫的74师,想吃掉我,得有一副铁嘴钢牙好胃口。”蒋介石闻言也赞扬道:“有胡伯玉在,我可高枕无忧了。”
胡琏和他的11师虽然骁勇善战,却依然无法改变我军越战越强、国军越打越弱的大局。在豫东战役之中,区寿年兵团被粟裕设计围歼,震惊了整个国民党军界。国民党万万也没想到,如今的解放军已经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国民党军整师整军的歼灭。如今国军一两个军,根本不敢单独行动,完全失去了主动权。
因此国民党当局决定改变战术,将各军合并,建立能够独立遂行战略任务的大兵团,那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让解放军“吞不掉”“啃不动”。会上决定,以胡琏的第18军(国民党军改,将整编师重新改编为军)为主,加上第10军、第14军、第85军编成第十二兵团,拥兵12万之众,并将之划归华中战区的白崇禧指挥。
无论是胡琏自己,还是18军上下,都认为兵团司令非胡琏莫属。然而意外却发生了,自年以来再未上过战场的黄维竟然后来居上,攫取了12兵团司令的职务。
二、黄维其人
黄维,曾被人戏称为“榆木脑袋”,做事极其缺乏变通,喜欢纸上谈兵。
黄维的愚直和他的家境和家教有关。黄维虽然自幼家贫,但是天资聪慧,成绩出类拔萃,并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黄维在一个小学担任教员。
在教学上,黄维向来不苟言笑、一丝不苟,然而他的刚质却丝毫得不到学生的尊敬。由于个子矮小,竟然经常受到班上顽童的戏弄和欺侮。黄维连一群顽童都管不好,更何况率领12万机械化军团?性格决定命运,历史看似好笑,却深蕴人间道理。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黄维在方志敏的推荐下投笔从戎,考入了黄埔军校。黄维发现自己教书不行,但打仗确实还可以。他参加2次东征,北伐时已升任营长。此时,黄遇其命中贵人———18军军长陈诚。
经过交流,陈诚发现自己和黄维非常相似,都曾担任过小学教员,也都因为身材矮小遭到了打击和嘲笑。因此陈诚对作战勇敢的黄维一直青眼有加,并将之拔擢为18军第27旅旅长。抗战爆发。蒋急召在德留学的黄维回国,任18军67师师长,并且参与了残酷的淞沪战役。
对于黄维在18军中的任职经历,后来的18军军长杨伯涛曾给予了相当低的评价。杨伯涛认为黄维不仅无所表现,还刚愎自用、刻薄寡恩,向来都不得人心。在抗日战争中,后来升任18军军长的黄维指挥不当,并且袒护一位与他有关系的失职团长,并且和自己属下的11师师长彭善发生了争执。最终,黄维和彭善向上级相互控告,最终竟以黄维败诉并被罢免而告终。
由此,黄维脱离了军队,调任军官学校桂林分校担任教育长,从此以后多年没有上过战场。抗战结束后,黄维担任了新制军校校长。不得不说,黄维在练兵方面确实有一套,他要求军官大队和政工大队分开训练,高级军官和普通军官分开训练,其时,许多知识青年投笔从戎,黄严令禁止辱骂打罚知识青年士兵。黄常亲临训练场,摸爬滚打,与士兵无异。
在日常生活中,黄维是国民党将领中少见的清正廉洁,从来都不贪不占,黄常告诫部下:若贪污,必严惩!何应钦派人查账时,黄对来人说:“如果查出我有中饱私囊之处,将我法办!”
虽然黄维有这些可取之处,但作为一军之统帅,黄维却是非常不合格的。此人作战十分呆板,活像一个书呆子。作战时,黄维特别喜欢在书本上找依据,动不动就“兵法云”,活像当年“纸上谈兵”、葬送45万赵军的赵括。
年8月,国民党在进行“兵团制军改”,胡琏本是12兵团众望所归的司令官。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黄维却来截胡了。
原来,桂系的白崇禧一向与中央系的胡琏不睦,因此极力阻止胡琏担任12兵团司令。为了和白崇禧进行妥协,蒋介石最终将黄维推上了12兵团司令的位置。毕竟他曾一度在广西任职,和白崇禧非常熟悉。
不过也有国民党将领回忆,即使白崇禧不反对,蒋介石也不会让胡琏担任12兵团司令。这是因为胡琏为人刚直敢言,多次和蒋介石顶牛。而黄维呢?则对蒋介石极其盲从和崇拜。蒋介石用人,从来都宁用听话的狗,也不用不听话的人。
黄维就职后,其选择的幕僚人选也和他一样,都是未经战场的人。在驻马店,黄维召集师团以上的军官进行训话,他竟然宣称:
“自己对解放军作战是外行,这次来当司令官只是过度,几个月就走。”
黄维的一番话,致使全军哗然。黄维自己都承认自己是外行,又如何领导内行呢?如今国共正处于生死决战之时刻,主力兵团司令竟然只是个过渡?简直视军国大事为儿戏。从此以后,第12兵团军心离散、士气大跌。
杨伯涛说:
“自我获知黄维来当司令官,心情异常沉重。自内战两年多来,目睹友军纷纷败亡,我们是死里求生勉力挣扎。逆知在黄维这样一个人手下,更会加速败亡。前途险恶,覆辙可待。”
原本,蒋介石期望以黄维为正,胡琏以副职的身份负责指挥。然而胡琏认为兵团司令非自己莫属,没成想到手的鸭子却飞了。因此恼恨异常的他,借口父亲病重,请假去了汉口。父亲去世后,胡琏又借口自己患上了牙龈炎,去上海医治牙病,小病大养起来。
胡琏本是18军的灵魂,没有他的指挥,使12兵团的战斗力急剧下降,也为该兵团在淮海战役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三、胡琏救场不得
淮海战役中,黄百韬兵团被华野围困于碾庄圩。黄维原本决定以安徽蒙城为核心,坚固阵地,再伸出触角与对手接触,寻机消灭解放军,建立新核心,步步为营。
正当黄维展开部队,决定和中原野战军血拼一场时。蒋介石却发来电报:“火速救援黄百韬”。当时,第12兵团上下都明白,华野围攻黄百韬,必然会围点打援。刘伯承、邓小平的中野肯定在前方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黄维来钻。
黄维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却因为对蒋介石的盲从而严令执行,于是兵团分左右两个纵队向黄百韬靠拢。结果到了半路,果然被中野大军所围。没救到黄百韬,反而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后来,蒋介石下令,让黄维去宿县,会合杜聿明。
对此吴绍周、杨伯涛两军长皆苦苦相劝,他们说:
“兵团所处境地,形势非常严重!解放军大军云集,布置了天罗地网,诱我深入,现在我们已经陷入了圈套,但还没有到四面包围的绝境,还有相当的主动权。如果无视现实,继续照国防部和刘峙的瞎指挥,不加灵活变通地闯出去,那就是越陷越深,死路一条。”
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面对如此危局,黄维理应担过责任,在铁壁合拢之前逃出生天。若换做胡琏,恐怕早就这么做了。谁知黄维却忌惮于蒋介石的严令,紧缩双眉在屋里走来走去,焦急地思索,一直拖到半夜12点,才决定带领兵团向固镇转移。然而军情如火,黄维迟迟无法做出抉择,刘伯承岂会给你亡羊补牢的时间。很快第12兵团便被围困于双堆集地区,寸步难行。
漏屋偏逢连夜雨,第师师长廖运周本是我军的地下党。就在黄维苦恼之时,廖运周趁机向黄维建言,自己将作为先锋领着12兵团突围。而黄维不知是计,竟将大量装备交给了师。结果师刚一出阵,便临阵发动起义,使黄维兵团的局势变得更加危急。
12兵团陷入绝境,蒋介石无计可施,于是立即给胡琏打了个电报。胡琏虽然满腹牢骚,但听说自己苦心经营的部队即将被全歼,和自己长期患难的将士即将被消灭,不禁五内俱焚。于是他置生死于不顾,决定了自己返回部队。
在接到蒋介石召唤的电报后,胡琏毫不犹豫地应召前往。随后,胡琏乘坐飞机进入双堆集的重围,协助黄维鼓舞士气,调整姿态。然而中野合围大势已成,即使“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琏也不可能改变12兵团被全歼的大局。
12月15日,黄维和胡琏决定突围。突围前,两人约定,谁逃出去后,就照顾对方的家小。于是,黄维和胡琏各乘坐一辆坦克,决定突围出去。不仅如此,两人还携带了大量安眠药,如果逃跑不成,便服药自杀。
然而在当时,坦克的故障率相当高。还没走几步路,黄维的坦克就因故障而抛锚,黄维只好下车夹在溃兵之中奔跑。但最终,黄维还是被我军所识别,成为了战俘。
胡琏在逃亡中途也遭遇了坦克抛锚。等胡琏下车步行时,结果被解放军发现,开枪追了过来,胡琏背上中了流弹,被卫士架着逃跑。后来他们在河上发现了一艘木船,这才幸运地逃出了生天。
在很多国民党将领看来,12兵团的惨败和黄维的瞎指挥有着极大的关系。国民党人事制度,从来不是选贤任能,而是凭借个人意志和蝇营狗苟。蒋介石不用胡琏,却因为派系冲突和个人好恶,任用毫无作战经验、顽固有如“榆木脑袋”的黄维,简直视12万大军为儿戏。在淮海战役,黄维的多次迟疑,使12兵团失去了逃出生天的最后机会,最终让18军这支王牌部队彻底覆灭。
无论是被俘的还是逃出去的国民党将领,均对黄维咬牙切齿、深恶痛绝。有一天,杨伯涛在战俘营碰到了黄维,于是劈头盖脸地对其痛骂道:
“你乃国民党的罪人,共产党的功臣。”
至于胡琏,也将与黄维“照顾对方家人”的誓言忘到了九霄云外。因此当黄维夫人找他要抚恤金时,胡琏才会不顾脸面破口大骂:“全军覆没的将军,还有什么脸要抚恤金?”18军的覆亡,真是胡琏一生的痛啊!
四、“幸运”的胡琏和又臭又硬的黄维
幸运地逃出了淮海战场后,胡琏再往后的岁月,和深陷战犯管理所的黄维再无交集。
在年的金门战役中,他成功击退了解放军的进攻。取得了国军自解放战争以来,屈指可数的胜利。其后数十年,胡琏又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年,我军炮击金门。胡琏凭借多年的战场经验,听到了呼啸的声音,于是他熟练地一滚,爬回了地下室。解放军的5万发炮弹,愣是没将胡琏打死。
年,胡琏被蒋介石派往南越作“大使”,继续他的反共事业。由于胡琏威胁甚大,因此当地游击队将其视为暗杀对象。年5月19日,两名特工在胡琏的办公桌下安置了炸弹。10点30分,胡琏刚离开办公室,去隔壁的会议室主持会议。结果不到5分钟,炸弹炸响,只听一声巨响,办公室的桌子被炸飞,楼板被炸塌,命大的胡琏又一次捡回了一条老命。年6月22日9点30分,胡琏因心肌梗塞而病逝,享年70岁。
胡琏继续着他的幸运,黄维则在战犯管理所中继续着他的“又臭又硬”。在管理所内,黄维不仅自己不服从管教,而且还不准其他人进步。他时常以文天祥、于谦自居。他常常说自己“不成功便成仁”,是“君子不事二主”,与管教人员坚决对立。
为了避免改造,黄维还借口发明“永动机”,整天都泡在实验室里。虽然画图无数,方案无数,但均告失败。
黄维的死硬态度,让他错过了多次特赦的机会。直到年,黄维才作为最后一批战犯,被毛泽东特赦了出来。
黄维的顽固,把他的妻子儿女可给害苦了。由于长期的等待、思念和惧怕,他的妻子蔡若曙竟得了神经分裂症。特赦之后,黄维一面担任文史专员,一面继续从事着永动机的工作,忽略了妻子的感受。
就在黄维苦心思索研究永动机时,他的儿子黄新终于平反,可以回家了。黄新给父母写信,说自己已经恢复了大学教职,另外学院还给他分配了一所三室一厅的房子。不久之后,他就要结婚了。
蔡若曙欣喜若狂,将此消息告知了黄维。谁知黄维对此并无兴趣,沉迷于“发明创造”的他,竟让蔡若曙“滚”。不堪黄维的冷暴力,蔡若曙于年春,趁着黄维午睡,一跃跳入了永定河,结束了她的生命。
晚年的黄维甚为想念他的战友袍泽,想要飞往台湾与他们把酒言欢。然而就当黄维准备启程之时,却因为疾病病逝于北京,享年85岁。
黄维女儿曾黄慧南反驳了坊间“黄维没有彻底得到改造”的传言。因为他的父亲晚年曾说:
“我这个人思想转变比较慢,其原因是我得看事实,没有事实摆在我面前,我是不会轻易认输的。”
这个说法是否属实呢?或许只有魂归天国的黄维将军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