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进入了互联时代
炙手可热的车联,不仅改变了汽车行业的气象,也让以往并无太多交集的车企和互联公司高管,开始坐在一起探讨挑战、机遇和风险。
上周北京举办的汽车智能与安全高峰论坛上,东风标致总经理吕海涛、高德有限公司副总裁周频等人对汽车产业移动互联化 展开热议。中信证券分析师许英博甚至放言,在未来的3到5年,车联与智能汽车将带来无与伦比 的投资机会,这个市场空间,至少应该是千亿人民币量级,甚至挑战万亿量级,规模之大超乎想象。
另一方面,包括整车制造商、互联公司和金融公司在内的巨头们已经开始布局这一市场。上述力量的进入,影响的不仅仅是整车、互联、服务与软件领域,还包括对硬件的改变,有可能对汽车及车联行业带来极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车联在中国推进过程中仍然遭遇诸多障碍,包括盈利模式不明确、汽车公司拒绝开放系统等。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独有的车联发展道路,和世界任何地方不一样。车联到目前为止,规模不够、数据不通、用户也不续费,导致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商业模式不一定成功。汽车手机协同和车联电商是打通闭环的一个方向,只有跟电商相结合,才能形成闭环。 周频对《第一财经》表示。
抢食车联蛋糕
汽车进入了互联时代。 凯捷全球汽车委员会主席Nick Gill说。
法国咨询公司凯捷近期发布了一项针对互联汽车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互联时代成长的人群追求个性化,对于互联功能、智能科技更为关注,这些需求会反过来推动汽车行业变革。如今,客户互联主导大局。已有经销商和OEM注意到了汽车购买过程的变革。
凯捷的调研还显示,在互联汽车时代,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安全与驾驶体验、车辆管理以及实时客户关怀与服务,占比达74%。另外,互联汽车时代为生产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只要能够获得回报,大多数汽车客户比以往更加愿意与汽车OEM分享数据。
上述结论与东风标致对用户的研究结果一致,吕海涛对称,虽然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会在汽车上安置一个类似于手机或iPad功能的触控屏 ,但驾驶者对于这个屏 最大的功能需求仍然是导航、车辆信息检测、安全呼救等传统的功能,而不是把手机上的大部分应用软件移植到汽车上。
目前,车联主要是以车厂主导的前装市场,比较有代表性的外资品牌有通用安吉星、丰田G-book、日产Carwings等。几年之前,这些车联设备还是高端车的尊享 服务内容之一,但现在变成非常普遍的装置。包括上海汽车、吉利汽车[微博]等在内的本土汽车公司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与此同时,除了整车企业,包括先锋、西门子、德赛西威在内的零部件供应商也在争相抢夺这一市场,谷歌、微软、苹果等IT巨头更是对车联虎视眈眈。
许英博认为,汽车厂家、大运营商、谷歌等互联公司,以及隐性 的金融巨头已经纷纷布局车联。这个市场有多个维度的投资机会,市场大到无与伦比。 他认为,围绕汽车智能、车联的电子硬件是最近的投资机会。
道路仍然曲折
车联蛋糕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却不容易。互联时代用户习惯免费获取,截至目前,包括通用安吉星、日产Carwings在内的产品仍没有找到盈利模式。此外,车联业务平台缺少相关行业间的互动,平台与其他相关行业的信息割据,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因此很多互联性功能无法实现。
但目前来看,车联推出的功能仍然是基于现有的智能手机基础上开发而来,这些功能的替代性终端有很多种,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此买单还很难预测。 LMC Automotive亚太区汽车市场研究总监曾志凌向《第一财经》表示,虽然目前大部分车联系统在短期内可以免费使用,但其最终目的还是收费,而中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免费 。
目前通用安吉星、丰田G-BOOK的免费使用期为1~2年,之后的年服务费在1000~2000元之间;上汽乘用车的inkaNet系统在提供两年免费使用服务之后,也将按照不同的套餐收取费用。
而理论上的车联,不仅要解决车与路 、车与 的互联,还有车与人 、车与车 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但事实上,后两者仍然停留于纸上谈兵,很难由纸上到地上。
真正的车联应该是开放性的,应该是通信商、IT商以及整车企业共同参与研发。在此过程中,三方的信息都应该彼此开放,比如汽车制造商的IT技术和汽车本身的电子技术就应该融为一体,从源头上对整个系统投入开发。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沈*表示。
但上述观点没有得到汽车公司认同。汽车有2万多个零部件,从出厂到报废要行驶上百万公里,应对各种复杂的天气和路面状况。如果我们把信息开放给外界,车主在驾驶过程中被黑客入侵,修改驾驶命令,出了事故怎么办? 国内一家汽车公司高层如此说道。
专注于汽车互联产品多年的周频对此深有体会。周频说:汽车手机协同和车联电商是打通闭环的一个方向,只有跟电商相结合,才能形成闭环;今年有可能是重新定义汽车或者车联最重要的一年,一个是数据打通,一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模式不行的话,我们就换一种方式,从猪身上拔羊毛的方式,以车联获取的用户,衍生出产品,比如广告等,让广告主为硬件和服务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