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是一个让人来了都说“中”的城市。
刚出郑州东站,雷锋网作者便收到“欢迎来到河南”的短信,想起此行目的,便与出租车司机聊了起来。
“你说的那个郑州城市大脑,是不是刚刚你等车前面那台机器?现在科技真的是发达呀,平常办点事情,都不用再去*务服务大厅、用手机就能办了,稍微麻烦一点的,到附近社区找个机子也能办”
出租车司机口中的“城市大脑”雷锋网拍摄
“之医院看病,医院挂号,在手机办就行,忘带病历也没关系,‘郑好办’里都能查……”直到行程结束,司机师傅仍意犹未尽,20分钟的车程,不足以让他道尽,这座城市一年之中所经历的变化。
这也不禁加深了雷锋网作者的疑问:郑州究竟凭什么能取得这些成果?带着疑问,雷锋网深入郑州一线调研,找寻数字中原崛起的答案。
“偷时间”的人
“3秒钟内必须接听电话,秒内必须出车。打电话太浪费时间了,把现场情况汇总后,给我发消息。”
说这段话的是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调度科长燕重远。他的日常工作,就是琢磨如何把时间一秒一秒的抢出来,给医院争取更多时间,因为对于突发病重的病人来说,早一秒钟得到救治,就能够多一分治愈的可能。
就以心肌梗塞为例,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心梗人数大约占万。
且从患者的年龄趋势看,现如今的心梗患者不断的年轻化,年轻群体开始占据综合发病率的20%以上。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一个生命遭遇困境,就会让一个家庭会陷入低谷。
但传统的运作流程已将时间缩短至极限,如何再挤出时间?好在郑州市找有一股新生力量共同参与数字化建设,而这股力量就是数字郑州。年8月,郑州市与阿里云共同成立了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郑州模式”。
在经历一系列论证之后,“智慧生命通道”正式立项。
数字郑州公司医疗行业产品总监冯清博对雷锋网表示:“通过梳理之后,我们发现拨打急救电话的时候,大多都是突发情况,很多人在慌乱之中对其所在的位置无法很好地描述,特别是在户外。此外,医院的信息并未打通。对于心梗病医院才能进行确诊,这其中有大量时间被浪费掉。”
从这些痛点入手,数字郑州在郑好办APP设计了一键呼叫。未来,市民一键呼叫急救中心,医生可以直接获取患者的准确位置。此时,急救中心可以根据当天交通状况就近派车。随车医生在途中也可以查看患者的过往病史,接到患者后,可以通过系统实时地将生命体征数据传输回院内。
医院内,医生了解过患者过往病史以及获取到救护车传回的检查结果,可以视情况提前组织会诊。当院内医生确认为心梗之后,随诊医生可先进行预处理,医院则立刻开通绿色通道,医院之后,医院内各个科室已经都准备好了。
一系列环节的无缝对接,无疑为院内医生又抢下来一些时间。不久前,医院对于一例突发心梗的救治,救援全程仅用时11分钟(医院—做完介入手术出手术室),比心梗的*金救援时间分钟缩短了90%。
改变从何而来?
回归到开篇的问题上。郑州究竟凭什么能取得这些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互联网的兴起,作为全国公路及铁路主枢纽城市的郑州,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产业结构偏重。相比于北上杭深等城市而言,郑州数字化转型步伐是滞后的。
郑州城市大脑建设规划的提出,大大推动了郑州数字化的进程。年8月22日,郑州市*府跟阿里云围绕数字城市建设达成合作;郑州城市大脑建设确立了“一年突破、二年看齐、三年领先”的目标。
“郑州模式最重要的是顶层设计。郑州是在统一的城市大脑底座基础上,生长出这些应用系统。我们从一张白纸开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力争一次建成数据共享,实现功能互用。”
郭程明(郑州大数据局局长、*委书记)接着对雷锋网说到,“因为有了顶层设计,我们在推动落地方面并没有阻碍。在技术开发层面,技术都是成熟的技术。同时,我们边开发、边上线、边应用。老百姓用了见到成效,点赞越多,我们越有动力,各个单位部门也越理解支持,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在数字郑州公司CEO郝亮看来,本地化团队的支持同样重要。
雷锋网在探访中发现,数字郑州公司的很多技术人员都是曾在北上广打拼的豫籍人才。而除此之外,参与郑州城市大脑建设的,大部分都是本地的合作伙伴。
探访中遇到的数字郑州技术人员嘴上会说,没想到在郑州工作,加班时间要比在北上广还要久,但对于建设家乡,能用自己能力给周遭亲友带来更便利的生活,他们仍旧干劲十足。
数字郑州公司CEO郝亮回顾抗疫经历
也正得益于有一支战斗力强悍的本地化团队,今年疫情期间,10天内郑州就上线了“发热门诊登记信息系统”、“医疗物资上报与统计系统”、“疫情应急智能外呼系统”、“外来人员健康登记系统”等4套系统。其中,原本计划三天上线的“发热门诊登记信息系统”,只用了38小时就研发完成。
“这一年郑州数字化建设取得的成果相当于其他城市两年甚至几年的成绩。当然我们从某种意义上是在补课,是在还账,整个城市在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方面的欠账。”郭程明补充道,“我们还希望早日赶上杭州、上海、深圳等城市,让更多的市民和企业享受到整个城市智慧化的成果。”
首个全场景数字化运营城市
12月20日,郑州宣布城市大脑个应用场景全面上线运行。这意味着,郑州成为国内首个全场景数字化运营城市。
除了救护车“连线成功”,郑州市内小区电梯也实现智能联网了。
联网后,当电梯发生故障系统会自动报警,维保人员手机自动接收到救援信息,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也看到实时救援情况,安抚被困人员,指导救援工作。通过日常故障分析,系统可提前发现高危电梯,及时安排维修。系统上线后,电梯救援时间从数小时缩短为10分钟。
此外,郑州城市大脑建设了“全市一个停车场”,已将全市的路侧停车泊位和95%的封闭停车场近30万个停车泊位接入系统,接入率全国首位。市民通过郑好办APP搜索目的地能实时查看空余停车位,一键导航快速抵达目标车位。车主还可以查看停车时间、停车信息、订单费用、停车照片。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其他城市,郑州在为老百姓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其城市运营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对于城市空气环境治理,过去凭借历史数据和经验。现在,通过了解企业实时的污染排放和气象数据,实现环境风险及时的预警。
医院内部系统打通,郑州市卫健委医院的运营等情况进行监督。在对话中,郑州卫健委负责人对雷锋网表示,智慧卫监系统正成为其工作中的得力小助手。
而从市级层面,郑州数字城市运营监管中心已经建设完成,并将投入使用。
“像城管局、交警支队、应急管理局,这些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指挥中心,已经成熟运作很多年了,我们不改变原有成熟的机制、流程。”据郑州市大数据局局长郭程明介绍,郑州数字城市运营监管中心定位是通过数据来对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的情况进行考核、监管、评价。
在今年8月的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中,郑州数字治理指数排名全国第七;数字生活服务排名与上海、北京、杭州一起位列全国前四。
在城市大脑的高效运行下,郑州这座特大城市的运营正变得前所未有的“轻盈”。
当城市会思考
跟人一样,每一个城市都有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天赋。
由此,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营,如何适应所处城市所拥有的特点或天赋,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都希望这个城市具有一种像人一样的思考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甚至有很多地方超出人的智能。”阿里云智能数字*府事业部总裁许诗*曾对此坦言。
正是基于这个理解,许诗*提到,阿里云做好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服务,方便更多的企业专注垂直应用的创新。
但这并不代表着阿里缺乏行业解决方案,在郑州智慧医疗板块中,阿里云不仅打造了智慧生命通道系统,还在筹备开发院内导航等系统,以防就医人员因找不到具体的科室而白白耽误时间。
在*务服务方面,郑州开发了一网通办的*务服务应用“郑好办”APP;在全市落地了50多个*务服务无人值守岗亭。对于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可以通过社区代办系统,触达数字化未覆盖的末梢。
可见,阿里云对建设智慧城市的理解到达行业领先,而城市大脑也在充分发挥了郑州这座城市“实在、务实”的天赋。
在整个探访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河南欢迎短信的启发,雷锋网作者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觉得郑州城市大脑中不中”。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给出的答案都是,让市民来回答。
就在探访结束,前往郑州东站的途中,雷锋网对网约车司机问了同样的问题。
“郑好办APP挺好用的,特别是停车,真的挺方便的……“
同之前的出租车司机一样,并不需要“捧哏”来附和。而对于问题的答案,在雷锋网作者下车的那一刻,司机也给出了最终的答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