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祠完成第八次大修 遵循“修旧如旧”原则
昨天上午,位于桃花坞廖家巷的唐寅祠通过相关部门的竣工验收,有着五百年历史的唐寅祠全面完成了历史上的第8次重修,也是桃花坞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中首个完工的建筑遗存修缮项目。
维修遵循“修旧如旧”
唐寅祠始建于明代,是苏州古城区有关唐寅为数不多的建筑遗存,在海内外华人中影响较大,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在五百年的光阴里先后历经7次重修,分别是清康熙、道光、咸丰、同治及1923年、1989和1996年。
由于年久失修及后期改建搭建,唐寅祠的建筑环境和内部空间均已改变,其部分归苏州版画院使用,大部分沦为居民住宅,并出现了木构件倾斜、构件缺失腐烂等现象。因此,2010年随着桃花坞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的正式启动,唐寅祠开始接受第8次大修。
据了解,此次维修严格按照文物设计方案及施工图的所有设计内容,在文物部门的监管下施工。施工遵循了“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采用传统工艺、传统材料及不落架维修等工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古建原有形制。
“观音兜”保留倾斜墙
以“观音兜”为例,其为唐寅祠西路大厅的西侧外墙,在修缮前即已出现向西倾斜的现象,而且墙体的最大位移约25厘米,属于较为严重的倾斜,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然而这次修缮“观音兜”却特意保持了修复前的“斜墙”面貌,不过市民不用担心它的安全性问题,因为“斜墙”内的“筋骨”已经得到了加固。
据“香山古建”负责唐寅祠修复的工程人员裴红波介绍,“观音兜”是一种建筑风格,多见于徽派建筑等江南民居的墙头。“要将斜墙‘扶正’,必须落架大修。为保持原真,施工方并没有对‘观音兜’墙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对西路大厅的‘筋骨’进行了加固。”工程监理方工作人员颜飞介绍,加固采用的是“剪刀撑”原理,通过整体加固抱柱、建设千斤墙,来牢牢“稳住”斜墙,确保安全。
另据了解,在原样修复西路大厅的同时,唐寅祠的东路也已复建“桃花仙馆”“天章阁”“才子亭”,再现历史风貌。
安装消防、避雷设备
根据苏州市1984年颁布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唐寅祠在此次维修过程中也全部安装上消防设备,根据古建筑的特殊性,这套设备不仅需要满足消防要求,还要最大程度与建筑本身相契融合。据了解,在唐寅祠,无论是在体量高阔的大殿还是精致的辅廊,总体长度达1092米的现代消防管道与采用传统工艺的广漆梁柱颜色、走向均为一致,融为一体;遍布全祠的196个消防喷淋头则改变了传统上的上喷下淋,全部改成了侧喷。
在古建筑防雷设施上,施工方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古老的唐寅祠穿上了漂亮又安全的科技“保护衫”。
除了唐寅祠修复工程,唐寅故居文化区基坑围护工程、唐寅故居文化区新建项目桩基工程已完成;故居文化区的地下车库预计春节前可完成地下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