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左:年9月3日出生,北京人,作家、编剧。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年代与姜昆等人创作相声《虎口遐想》、《特大新闻》、《小偷公司》等,年代开始与英达一起创作情景喜剧,代表作品《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等。年5月19日,梁左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在家中去世,年仅44岁。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相声还多被分为讽刺型和歌颂型,前者包括《多层饭店》、《一仆二主》等,后者则包括《火热的心》、《见义勇为》等,而《虎口遐想》的作品一出,没有鲜明的讽刺和歌颂,相声界很难给它归类。
梁左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从这个时候开始相声开始出现新的气象,包括《虎口遐想》在内,出现了一批以幽默的笔调来描绘人生百态的相声作品,较早的有牛群和赵福玉合说的《威胁》,后来又有马志明和谢天顺合说的《纠纷》等。这些作品显然不能简单地归类为讽刺型或者歌颂型。而且梁左同时认为这种二分法本身也非常“奇特”,它是相声所独有的,因为从来没有人把小说、诗歌、戏剧、电影这样分类,大约是因为后者的内容比较复杂而相声相对单纯,不过一旦相声的内容也变得复杂起来,这种简单的分类法就显然不合时宜了。
《电梯奇遇》问世之后有一天梁左问姜昆,你说我现在算不算名人啊?姜昆说,你写了好几段有影响的相声,当然算名人了。他说,那今后你走到哪儿你得介绍我。姜昆问怎么介绍,梁左说,你就说这个人是著名作家,主要代表作《虎口遐想》和《电梯奇遇》。姜昆反问,你作品只有这两个,怎么能都叫代表作?梁左说,那就说一个吧。
而后有一次梁左随姜昆等人去某地演出,和苏小明、张暴默同乘一辆汽车。大家都不认识梁左,一起聊了半天,梁左忽然小声对姜昆说,姜昆你还没介绍我呢。姜昆忙说,哎呦我忘了。然后他马上对苏小明和张暴默说,我跟你们介绍一位著名作家,他有一个代表作《虎口遐想》,这人叫梁左,你们知道是谁吗?两人摇头说不知道,姜昆一指梁左说,就是前面坐着的这个。梁左平时有一个习惯,一高兴就爱张鼻孔,当时他听完姜昆的介绍特别高兴,一回头,鼻孔一张一张地说,对,就是我。
在姜昆心目中,梁左有很多特别奇怪的想法,很多时候能把一件平常的事情延展开来。有一次聊天姜昆对梁左说起,年他想拿个大专文凭,参加了全国视听高考,考试要求写一篇应用文,他就以戏谑的口吻写了一篇文章。大意是,各单位请注意,遵照上级进一步搞好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精神,经北京市经济开发委员会讨论决定,自即日起开放长安街以东地区为自由贸易早市地段。哪些地段几点到几点限行,请各单位通知附近居民做好准备,严禁车马牛羊涌入等等,特此通知。落款北京市经济开发委员会某年某月某日。
梁左听着,眯起眼睛说,“这是个好东西。”对戏剧因素有本能敏感的梁左,一口一口抽着烟说:“姜昆,你说你要上电大,把这考试卷子夹在自行车后架子上,然后你在东四牌楼那儿走。车一颠,一阵风把卷子吹走了你都不知道。碰上个正要做买卖下海的人,嘿,他一看,二话没说把你这稿子拿回家去,七姑六姨的那么一通儿宣传,了不得了,长安街堵塞,自由市场摆上摊儿,那地方宽敞,一传十,十传百,先是近郊区的,接着就是远郊县的,然后警察就查谁造谣惑众,发动群众,层层深入,一对笔迹是姜昆的,然后设立专案组,采取背对背的方式挖深搞透,说唱团长所有演出的账目翻个底儿朝天,和海外的关系全部监听,所有和你谈过话的,找你签过字的女孩儿一个一个地审查,打听,追你组织群众在长安街上搞自由市场的动机……”
梁左的一通发挥乐得姜昆前仰后合,梁左自己也笑得几乎喘不上气来。事后一想,这就是后来两个人共同创作《特大新闻》的最原始阶段。
《特大新闻》最早是梁左和姜昆为年央视春晚准备的作品。除了这一段,梁左为牛群、冯巩写了《小偷公司》,还有笑林、李国盛的《海岛遇难》。这三段作品经过演员的二度创作和排练试演,都达到相当的水平,但最终一个也没有登上春晚。
其中的《特大新闻》梁左和姜昆经过再三考虑,认为在春节晚会上播出的希望十分渺茫,而主动给了年元旦晚会,后来赶写《捕风捉影》则是仓促之作。《小偷公司》在彩排时曾被认为是当年晚会上最好的相声,因为主题比较尖锐,几经反复,最后还是被拿下。《海岛遇难》的下马有其他原因,但也与讽刺揭露有一定关系。后来牛群、冯巩在春晚上说的是《生日祝辞》,拿老太太开心找乐;笑林、李国盛则合说了《别挤了》,连说带唱地宣传计划生育。
《特大新闻》在年元旦晚会播出之后,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派办公厅主任找姜昆谈话,说昨天*治局开会,前15分钟都在讨论你的相声,后来大家说还是不要拿天安门开玩笑。后来时任广播电影电视部长艾知生也找到姜昆说,“是我没留神没把住关,节目就通过了,不赖你们,我也有责任。”
不过后来姜昆听说,很多高级领导并不反对《特大新闻》。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曾说过,“你讲得对,*事博物馆都卖家具了,就是要讽刺他们。”包括胡启立本人后来也表示,“你们写这个东西应该说没什么问题,也不会有人给你们上纲上线。但是整个社会的情绪比较浮躁,就不要配合这种浮躁的东西再添把火了。”
姜昆把这些谈话和梁左一说,梁左一边抽烟一边感叹,“足以看出中央对我们这个作品的重视,我估计在国家历史上,*治局开会讨论相声,这是头一回,估计下回也不会有了。”当时梁左也预感到,从那个时候开始,节目审查会更加严格起来。顺便提一句,梁左的父亲范荣康对这个作品倒颇有微词。
这段相声后来曾在社会上引发激烈讨论,《中国电视报》还刊登过一封读者来信,信中写到,看了这段相声之后我们十分“气愤”,“这简直是给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抹黑。”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特大新闻》本身的价值。曲艺理论家戴宏森后来就在《文艺研究》上撰文,称《特大新闻》虽然被许多人视为“谶语”,但这仍是一段描写社会心态的成功作品。
年3月1日,梁左本人在《中国文化报》上撰文谈相声现状时也提到这段相声,“其实,这个段子充其量也只是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人们的某些社会心态,其中提到的一些社会问题也是当今中国从上到下公认存在的,只是各自都有一套自己认为最理想的解决办法而已。这段在年元旦播出的相声和当年中国发生的其他任何事情都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国际大气候,国内小气候,一段相声何足道哉!”
年7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虎口遐想——姜昆梁左相声集》,书中全文照收了《特大新闻》,并恢复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被删节的部分。文化部原部长、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王蒙,在序言中用较长篇幅谈到这段相声,“如果说这个段子多少反映了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思想的活跃、躁动与混乱,反映了一种兴奋而又惶惑不安的失了法度的心理,恐怕亦不能算牵强吧?这么说这段相声还相当超前地敏锐,相当有深度呢。”
至于作品中那句“鸡蛋诚可贵,鸭蛋价更高,若买松花蛋,还得掏五毛”,王蒙认为这种歪批《三国》式的“诗”可能引起裴多菲虔敬者相当的反感,也许相声的逗笑里确实亵渎了一些本来很伟大的东西,也许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难免玩世不恭与亵渎神圣的原罪,但这种反差这种亵渎难度不也是生活本身的提示?
这本书后来也在《我爱我家》中提到过。《失落的记忆》上集中,老傅检查志国他们的书架,老傅说,王朔的书怎么也摆在这儿啊?这个王朔那会儿也认识不了几个字嘛;还有这个什么梁左的相声集,梁左那会儿小学可能都没毕业呢。
年4月,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京召开“姜昆梁左相声作品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学者讨论了姜昆、梁左的相声创作,认为《特大新闻》和《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着急》一样,是姜昆和梁左最右代表性和最成功的作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