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塞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又是害怕猝死的一天
TUhjnbcbe - 2023/5/10 20:20:00

昨天看到一个很悲伤的消息。

8月18日,电影演员、原北京电影学院教师谢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1岁。

这是继“王沥川”高以翔、三金影帝吴朋奉、资深艺人罗霈颖去世后,又一位猝死的明星了。

相关新闻:

8月1日,昆明市出租车司机欧阳师傅因突发心肌梗塞猝死。就在三天前的7月29日,湖北省武汉市一位的哥在加气时突发心脏病去世。

......

短短几个月,从明星到出租车司机再到医生...一件接一件的猝死事件历历在目。

不禁想问:“人活着好好的,怎么说没就没了”?“我会不会哪天也会猝死”?

猝死,已经变得这么容易了嘛!?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统计,我国每年猝死人数高达54.4万例,平均每分钟1人,位居全球之首。这一数字相当于每年肺癌与胃癌死亡人数的总和,是每年车祸死亡人数的9倍!

而且,一旦猝死发生,从发病到去世可能只是几分钟。论杀伤力连癌症都难以企及。

猝死是啥?——病魔之首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猝死的定义:

平时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简言之:“因病(身体内部因素)突然死亡”。

猝死分2种:心源性猝死(占全部猝死的80%),非心源性猝死(占全部猝死的20%)。

研究表明:80%的猝死事件是心源性猝死,其指在急性症状发生的通常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

心源性猝死

由于心源性猝死在猝死的数量中占据绝大多数,今天就说说心源性猝死。

全球范围来看,猝死是十分普遍的突发事件,而我国更是心源性猝死的第一大国。

在不同年龄阶段,心源性猝死的原因组成不同,但无论哪个年龄阶段,基因在猝死人群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于35岁的猝死人群中,约有70%的猝死者携带有“猝死基因”,在大于35岁年龄中,虽然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但“猝死基因”的携带比例也达到了15%左右。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结果公布显示,大约1%的无症状人群携带心源性猝死基因致病或可能致病突变,其终生发生猝死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3倍之多。

不仅如此,猝死一旦发生,很难挽救。而对基因进行检测则是预防心源性猝死悲剧发生的有效手段!只有基因检测才能未雨绸缪。

如果一个家族中有人出现猝死,近亲最好也进行检查,如确认为高风险者,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有助减少疾病发生率。这就是基因检测的意义。

如果持续疲劳超过6个月,休息不能缓解,同时还伴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睡眠紊乱等症状,那是身体发出警报:“你是想“猝死”了?!”

最后,附“防猝死”指南一份,喜欢就点个赞吧~

放轻心情,降低焦虑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适度运动,劳逸结合

烟酒少沾,寿命更长

生命诚可贵,爱它别浪费哦!

小贴士

猝死不属于意外,属于疾病,所以意外险是不能够赔偿的。因为猝死正常赔付的有寿险或者是含有猝死赔付条款的重疾险。

最后,买了保险只是为猝死提供了经济补偿,并不能降低猝死的发生率。最好定期检查,把小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这才是长久的健康之道。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是害怕猝死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