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韩玲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梗发病率逐年攀升,且死亡率高居不下,许多急性心梗患者是死于治疗时机的延误上。为响应国家卫计委号召,9月6日,医院胸痛中心在以邓永健院长的领导下、哈尔滨医院的帮扶下正式成立,为高危胸痛患者开通“绿色通道”,重点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据了解,临床上,高危胸痛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急性胸痛是一种常见又可能危及生命的病症,是指突发性胸痛,严重的可能会致命,急性胸痛患者发病初期分钟的救治时间尤其宝贵。
过去,急性胸痛院前急救和院后救治没有有效的衔接,从患者打电话到请求就医,再到医院急诊科,先做各项检查、再请心内科会诊,准备手术,然后等家属签字,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胸痛中心”通过院内“绿色通道”建设、急救中心联合救治、医院患者转诊等方式,实现了院前院内患者救治的无缝对接,同时,胸痛中心即刻启动胸痛急救指挥支持系统,一键通知导管室、放射科等院内相关科室,准备手术。当患者被送到胸痛急救中心时,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这有效的降低了急性胸痛等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而且优化了患者的诊疗流程、降低了成本,在临床实践中减少了胸痛患者确诊时间及等待治疗时间,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及生存质量。
胸痛中心成立的第二天,一名由外县转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成功救治,成为成功救治的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据介绍,年上半年全国胸痛中心血管开通平均时间为73分钟,而这名患医院大门到血管开通总时间42分钟,国际标准为90分钟,此病例各项数据优于国际指标。医院成立胸痛中心以来,9月共接诊患者15例,10月接诊患者26例,成功救治率%,经过不断优化、改进各项流程,医院大门到血管开通最短时间已达到21分钟,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因时间延误的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医院心血管主治医师、胸痛中心总协调员邱建*说:“胸痛中心以多学科协作的方式,采用区域协同救治机制,统一诊疗规范,优化诊疗流程,为胸痛患者提供高效、便捷、最佳的治疗途径及方案,以期达到缩短救治时间、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的效果。”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得了急性心肌梗死,
避免因时间延误带来的风险?
医院心血管主治医师、胸痛中心总协调员邱建*说:
“凡胸痛、胸闷病人大于20分钟或持续不缓解,伴有大汗、面色苍白,甚至有些临床上表现为腹胀痛、呕吐,应想到心肌梗塞的可能,第一时间行心电图检查。”
深秋和冬季是心肌梗死的易发季节,除了保暖防寒外,还瘀功能和营养丰富的食物,但应避免长期的高脂饮食。
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饮食,可按一般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安排。
医院心血管主治医师、胸痛中心总协调员邱建*提醒心肌梗死患者
注意事项
一是长期服药巩固治疗,不可擅自停药;
二是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糖;
三是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大量饮酒、作息不规律,应忌暴饮暴食和含糖饮料。
暴饮暴食会加重心肌耗氧,加重或诱发心肌梗死。特别是高脂饮食后,还易引起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凝血,而诱发心肌梗死。
编辑:陆娇
校对:李志科
审核:白卫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