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复制链接]

1#

图1图2

图3

心电图分析:

女,80岁。约20小时前有胸痛症状,阵发性加剧。

II呈qr型,ST段抬高0.15mv,T波倒置。

III呈Qr型,ST段抬高0.2mv,T波倒置,III导联ST段抬高振幅II导联。

aVF呈qr型,ST段抬高0.2mv,T波倒置。

V2-4导联ST段下移约0.1mv。

造影证实罪犯血管定位于右冠状动脉近端全闭,LAD中段狭窄70%。

窦性P波顺序出现,心房率约71bpm,RR间期齐,QRS成室上性,心室率47bpm,PR间期不等,P和R无固定关系。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交界性逸搏心律,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4,交界性逸搏心律,

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相关知识点:

一、窦房结、房室结的血供

右冠状动脉的第2个重要分支是窦房结动脉,也是最大的心房分支,除供血给窦房结外,还有分支供血给左、右心房。

55%的个体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0%来自左回旋支,5%系双重供血。

房室结动脉由到达十字交叉的动脉分支供血,90%来自右冠状动脉,10%来自左回旋支,呈“U形”穿透十字交叉抵达Koch三角底部的房室结。

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及分期

1、超急性期(亦称超急性损伤期)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数分钟后,首先出现短暂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段上斜型或弓背向上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

2、急性期

此期开始于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可持续到数周,心电图呈现一个动态演变过程。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抬髙显著者可形成单向曲线,继而逐渐下降;心肌坏死导致面向坏死区导联的R波振幅降低或丢失,出现异常Q波或QS波;T波由直立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坏死型的Q波、损伤型的ST段抬高和缺血型的T波倒置在此期内可同时并存。

3、亚急性期

出现于梗死后数周至数月,此期以坏死及缺血图形为主要特征。抬高的ST段恢复至基线,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

4.陈旧期

常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数月之后,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残留下坏死型的Q波。

三、三度(完全性)房室阻滞

三度房室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阻滞。心电图特点是全部室上性激动均因阻滞而不能传到心室。

阻滞部位

三度房室阻滞伴逸搏心律的QRS波群群正常者,阻滞部位在房室结区和希氏束远端者几乎各占一半。三度房室阻滞伴宽QRS逸搏心律者,绝大多数为希氏束支远端阻滞。

心电图特征

1、心房节律:心房由窦性、房性或交界性节律控制。

2、心室节律:心室由阻滞部位以下的交界性、室性或心室起搏控制,心室率60/min(心室起搏心律多在70/min左右)。

3、心房波与心室波完全脱离关系:心房波与心室波各自以自身节律出现,两者完全无关系。心房率心室率,心室率60/min,多数P波出现于心动周期的反应期未下传者,可以基本肯定完全性房室分离属于阻滞性

临床意义

一过性完全性房室阻滞可在病因去除以后消失。持续性完全性房室阻滞伴逸搏功能低下者,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

作者陈腾飞

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感谢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