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胡大一应对支架采集的新动向新浪潮 [复制链接]

1#

近在北京接诊一位52岁来自山西的男性患者。患者因父亲去年去世,心情悲痛,一直不能走出居丧反应导致的心情不快,人也变得容易心烦,睡眠不好,同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症状从未出现在运动中,大多出现在早晚静息时,几乎每天都有。不吸烟,饮酒不多,无高血压,有2型糖尿病,病史十年左右,用降糖药,但不了解需用他汀类药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84mmol/L,运动心电图检查阴性,无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担心自己心脏出了问题,医院做了冠状动脉CT,发现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与回旋支有重度狭窄。被收入院做了冠状动脉造影,前降支中段狭窄90%,回旋支中段狭窄80%。病例中仅描述了血管狭窄程度,却只字不提丰富的侧支循环(患者没有心绞痛)。这种记录冠状动脉造影的方式绝非个别现象,医院的普遍行为。

当医生告知患者造影结果,并强调需要植入两个支架时,患者与家属拒绝了。但出院前,经医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动员,并强调只有做支架才能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随时可能降临的灾难。出院前,患者与家属讨论后,终于同意接受支架手术。

于是患者接受了2个生物可降解支架(每个3万元,自费),并且医生用了心脏OCT(一种血管内光学仪器)评估支架手术效果,又加了可观的费用。患者出院时被告知6医院做造影与OCT(以往都不做)的评估。医院是有心脏康复中心的。患者与家属也知晓心脏康复的意义,问手术医生,可否转去做心脏康复,手术医生没推荐。

患者出院后,症状非但无任何减轻,反而程度更重,症状也频发,于是到北京看病。

如果认真问诊,重视症状学,该患者胸部症状显然不是心绞痛,与CT/造影发现的病变并无因果关系。运动负荷心电图也无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显然属于稳定性冠心病,无需支架,而应进入心脏康复中心,落实五大处方。尤其用他汀,必要时联合用依折麦布,预防血栓仅需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一种抗血小板药物。症状是父亲去世的情感变化导致的身体不适,可考虑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并落实运动处方。

但患者的入出院诊断都被扣上了“不稳定心绞痛”的帽子,不但做了两个支架,并且逃掉了集采,不用大幅降价及安全有效的药物洗脱支架,反而用了打着创新旗号利用患者容易上当的“可降解”概念,给患者做了需自己付费高价的可降解支架,还加了OCT评估,为支架内血栓的风险还处方了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双抗)。

出院时不但不主动帮助患者康复与二级预防而且不建议患者参与康复,出院医嘱是半年后回来再造影,还同时加OTC评估。支架本无需放,放了更应强化康复,而术后6个月,对患者预防康复,减少支架内出问题和再住院再手术最关键的时段,却毫无后续的管理与服务。

我问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降到什么水平?回答:不知道!

无独有偶,昨天在乌镇参加体医融合论坛,遇到一位35岁经常跑马拉松的中年人,他在外地跑马拉松途中突发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当地医疗条件较差,未及时做支架(这是支架的最佳适应症),回到北京,在发病10天后被动员做了生物可降解支架,也做了OCT评估。

去年年底,支架集采,价格跳水后,应付*策的对策第一个浪潮是药物球囊使用的飞涨。目前药物球囊也集采了,于是对策的新动态将是生物可降解支架迅速淘汰集采降价的药物洗脱支架的新常态。这次打的创新旗号,短时间内很少可能进入集采!

这样干的结果,患者与家属的负担更多,看病更贵!

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充分落实非医疗干预,全面落实个体化的五大处方——药物、运动、营养、心理睡眠、戒烟限酒。

胡大一健康口诀

饭吃八分饱、日行万步路

胡大一慢病健康的五大处方

药物处方

运动处方

营养处方

心理(睡眠)处方

戒烟限酒处方

胡大一健康三字经

管住嘴迈开腿

零吸烟多喝水

好心态莫贪杯

睡眠足别过累

乐助人心灵美

家和睦寿百岁

胡大一大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