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罗瑞卿的最后2年撑着残腿看主席,像27岁 [复制链接]

1#

伟人陨落

年9月10日,福州军区总部大院,时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的陈再道指着一辆小轿车声色俱厉道:“这摆明了就是不想让我们去!罗瑞卿,他一个人,一张轮椅,一个推轮椅的,就要一辆车。那我们就不去了!”

罗瑞卿闻言当即一字一顿掷地有声道:“我就是爬,也要爬到天安门去!”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共和国两位叱咤风云的将军言辞如此犀利,大动肝火呢?

早在前一日,既年9月9日,共和国的天空响起一声塌天炸雷: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了!

天安门百万群众给毛主席举行追悼会

时远在福州军区毛主席昔日最委以重任的左膀右臂罗瑞卿惊闻噩耗,悲难自抑至几欲以头抢地。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罗瑞卿回忆起自己与主席的过去十年,一如诗中之人,尽是跌宕、屈辱、心酸与无奈。

自年12月阔别以来,未曾想再未有幸面见主席,聆听教诲;而今再闻主席消息,已是天人永隔,十年茫茫两生死。

当时时局敏感而复杂,正是阋墙之际。因此,主席的追悼会并未通知太多干部参加,包括主席这位曾经最信任的“大警卫员”——罗长子。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越是刚正不阿之人,越易招致摧折与污秽。

早在年3月18日,罗瑞卿这位毛主席麾下最忠心耿耿的大将,便以自戕的方式从三楼一跃而下,表达着自己对毛主席不容置喙的赤胆忠心,硬生生砸碎了整个脚后跟。

当时主席闻讯,又气又急,直呼:“没出息!”

十年以来,那句“没出息”,支撑着他趟过了所有的屈辱与心酸,那是一份横铁不成钢的爱护与肯定。

毛主席曾常说:“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有罗长子往身边一站,便感到十分放心”。

毛主席、陈毅、罗瑞卿(右)视察南昌舰

而今领袖逝世,与天塌又有何区别?他罗长子,又怎能偏安一方,又怎能不护在主席左右,令其心安呢?

罗瑞卿:爬也要爬到天安门去!

于是,罗瑞卿请示,自己也要动身去北京参加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的追悼会。

未曾想,答复却是:“跟谭政、陈再道,三人共坐一辆车进京!”

所谓军令如山,当此政治神经敏感而脆弱之际,干部们的一言一行,均要按照指示,言出法随,最忌讳自行其是。

当时哪里没有车?

可搁在这件事情上,是罗瑞卿等“必需”去和“必须”三人同坐一辆车一起去,强调主观与被动的问题。

最终还是罗瑞卿顶着头皮申请再加一辆车,否则:“爬也要爬到天安门去!”

相关部门碍于脸面,这才又派了一辆车来。

当时,罗瑞卿的腿疾状况糟糕,经常像触电一样火辣辣地剧痛得彻夜难眠。可福州、北京,将近公里,几日几夜的颠簸,并没有让这位铁骨铮铮的共和国大将稍露难色,因为他心里心心念念的只有毛主席。

毛主席视察部队,罗瑞卿教主席枪支知识

告别领袖

到了北京,9月18日那天,罗瑞卿在儿子罗宇的陪同下,一路怀着沉重的心情,坐着轮椅,穿过中山公园,正要往天安门西北角去,却迎面碰上了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

王定国眼里的罗瑞卿,显得那样落寞失神,看了不禁令人触景伤情,五脏六腑都难受地纠在了一起。

王定国后来在文章中回忆,罗瑞卿父子二人把轮椅放在了西北角,在罗宇的搀扶下,一步一步地朝广场中间踏过去,她当时看到罗瑞卿顶着炎炎烈日,拖着一双残脚,十分不忍,就劝他找个有阴凉的地方荫庇一下。哪知罗瑞卿当即激动道:“哪里还有地方可以让我去,他们都不让我来。我来这里看主席,都是我争取来的。我和他们说,不派车,我爬也要爬到天安门来。人家这才给我派了辆车。”

后来,恢复职务的邓小平读到这篇文章,感动不已,下定决心,不仅要让罗瑞卿回到中央的领导岗位上来,还要把他的腿治好,因为他是毛主席最忠诚的卫士!

在百万群众沉痛悼念告别伟大领袖毛主席时,人群中的大将罗瑞卿并未与众人有所不同,他不仅顶着烈日强忍着腿疾带来的透骨剧痛站了近两个小时,还在告别主席遗体时,一把推开了儿子罗宇的搀扶,靠拐杖,一点一点,艰难的朝自己心目中的领袖,一步一步踏去。

动荡年代罗瑞卿

走到主席跟前时,他先嘴唇蠕动,以仅己可见的声音,呢喃着什么,然后便像个警卫员一样久久伫立不动,然后泣不成声。等到儿子罗宇扶到父亲,这才发现他早已经是手脚冰冷,脸色惨败,回去的路上便因为伤心过度导致冠心病复发,住进了医院。

将军百战死,西行归不归?

动荡结束后,邓小平亲调罗瑞卿任军委秘书长,从此这位曾经毛主席的“大警卫员”、共和国大将似乎又恢复了往日峥嵘,化对缅怀主席的悲愤为力量,把“七十二岁的身体,当做27岁来工作!”

罗瑞卿辛勤之至,就像《水浒传》里的拼命三郎石秀,邓小平又挂念他的腿疾,他的身体,要亲自安排他去治疗腿疾。

当时,邓小平本意是安排国内骨科名医卢世璧亲自操刀罗瑞卿的腿疾治疗的,只是中间事有凑巧,有别的同志出于一番好意表示,德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已经积累了世界最先进的骨科治疗医术,建议罗瑞卿前往西德进行治疗。

年7月18日,罗瑞卿与夫人赫治平抵达西德。8月2日清晨,进行手术。

原本一切都进行的十分顺利,然而早年便已埋于罗瑞卿体内的炸弹,却在8月3号凌晨2点40分突然引爆,突发的心肌梗塞,毫无征兆地夺走了这位共和国大将的生命。

后来,邓小平在迎接罗瑞卿灵柩时见到罗瑞卿秘书金耀铭痛苦地自责道:“怎么会这样呢?不幸啊,太不幸了!”

邓小平缅慰罗瑞卿遗孀

唉~,将军百战死,西行归不归?

人祸

后来,我翻阅资料发现,罗瑞卿此次心肌梗塞,本可以避免,实际上是主观能动性严重缺失的一次大失误。

早在中央有意为罗瑞卿治疗腿疾前,其患有冠心病之事便已是人尽皆知,不公开的秘密。

手术治疗,就是应该把各种可能和不可能的因素考虑进去,更何况是对这样一位患有冠心病的病人。

吗啡与麻醉,对心脏病人来说,都极有可能是取死之道。

当初,肖劲光大将突发心脏病时,就曾动用40多个各科专家,挽救回了生命。

心脏病的爆发到死亡,往往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如果当时能够像肖劲光大将那样有足够多的相关专家在场,及时进行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等抢救措施,还是有极大可能挽救回罗大将的生命的。可于异国他乡,虽有随行医生前往,但由于语言与客场劣势,我方能调动的主观能动性实在太弱。

当初,未能亲自治愈罗瑞卿大将的腿疾而致酿成惨祸,成为了当时国内一大批顶级的骨科专家抱憾终身之事。

罗瑞卿与家人合影

人,固有一死,死有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纵观罗瑞卿大将的一生,是如烈火骄阳的一生,也是刚正如铁的一生,更是百炼成钢的一生。

他身残而志坚,在为共和国发光发热的最后两年,虽已是72岁的高龄,却散发出了27岁该有的激情与热量,这是只有对党,对毛主席,对共和国无比忠诚与热爱,才能做到的。

人各有命,祸福相依,或正是天人有感,将星如梅零落,罗瑞卿大将也响应毛主席号召,回到领袖身边再去做大警卫员了吧!

点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