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8
他喜欢仰头哈哈大笑,神情快乐天真如孩子。你想象不到他曾三度与死神面对面,并且在与病魔搏斗的过程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书画本领。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访了这位乐观坚强、有“军中一枝梅”之称的益生书画院院长张永荣。从他身上,记者感受到那种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以及心怀大爱,都彰显了传统中国文人的优良品质。
三hua先生
用画画驱走病魔
张永荣,年生于有“中国书画之乡美誉的浙江省浦江县。父亲是营建园林楼阁的细木工艺师。他童年常随父亲行走乡村,耳濡目染接受艺术上的熏陶。他曾考取过浙江美院附中,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家庭困窘,无奈中途辍学。“文革”时,抄写大字报、绘制伟人像,使他的绘画书法爱好得以传续,在县婺剧团绘制样板戏布景的过程中对风景画、西式画法又有所继承,这些经历都为他在以后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基础。
22岁当兵,即受训于南京军区工程兵政治部美术学习班,后又参加军区美术学习班参与美术作品创作。当时认识了方增先,学了不少绘画方面的技巧。看到他画的小油画,方增先言:孺子可教。
以后,他被从基层电影组抽调到军区工程兵电影组,不久就担任了电影组长,直至职任南京军区电影站站长、前线话剧团政委等职。这期间,他自言不得不把绘画“像戒毒一样戒掉”。他用了“戒”这个字,皆因是骨子里热爱的东西,“戒”很难,口袋里还常常揣着速写本。
年,为了拍《黑水洋》电影,他到处筹钱喝酒,不幸罹患直肠癌。刚得知患癌,真有五雷轰顶之感,“那年我45岁,正是在事业上可以大展宏图的年龄段。”不幸的消息接踵而来,成功手术后,癌细胞又向肝部转移,于是再次动手术,他向医生表态“我就交给你了,当个试验品,死马当做活马医”。
年,他又突发急性心肌梗塞,于是第三次动大手术,心脏装上了4个支架。
经历了生死劫难后,他开始画画。50多岁重拾画笔,醉心于笔墨淋漓之中,犹如枯木逢春梅开二度。有朋友总结他是三hua先生:一是化疗,总计化疗13次之多,最瘦的时候只有90多斤,奄奄一息。二是话疗,他常以自身经历勉励癌友,现身说法给大家鼓劲,有一次给4千多癌友开讲座,讲完全场站立,掌声雷动,“大家都认为自己有希望”。三是画疗。用他的话说:“在这个痛苦的转折点上,毅然回归艺术,画画成了我精神的支点和人生的拐杖”,画画开启了他艺术人生的新篇章。
醉心画梅
只因梅花傲雪迎霜
每次画画,张永荣都异常投入,多少次药罐烧焦掉,饭烧糊掉,但乐在其中。由于自幼有绘画基础,他快速入门,每每临个东西,“自己满意,沾沾自喜,自我陶醉,有说不出来的味道,哪怕一个角落一块地方局部的好,都有说不出的开心。有点进步,那种喜悦的心情,足以冲走苦难的东西”。有时他站着画七八个小时,都不觉得累,常常泡了茶想喝又忘掉,等喝时水都凉掉了。“那种投入的感觉在,真还有一种成就感。”他坦承,“人是要听好话的,人家鼓励的多我就开心。人家说你画得不错,我就备受鼓励”。有朋友拿了他的两张画到日本卖了5万人民币,他一分钱没拿,却非常开心。
由于所居与梅花山相邻,他踏雪寻梅、艳阳赏梅、雨中惜梅……常常与梅为伴。他爱上了画梅,只因梅花傲雪迎霜、不惧风寒,自强不息的品格很契合他的心境。他的梅花,拙倔强硬,而又富清新灵动之气。首先是美、清新的美,其次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他“不画倒梅,不画垂枝”。他告诉记者,画梅,枝干很重要,尤其是短枝,要画出“剑出鞘”一样的感觉,“老杆像弓,新枝像剑,代表梅花的生机。”
当然,他并不仅仅局限于画梅。他的花鸟山水作品,体裁多样,画风灵动,笔墨灵韵,中西合璧,文化内涵丰富,可谓多姿多彩,雅俗共赏。作品曾多次获军内外大奖。他不少作品被台北国父纪念馆、英国皇家博物馆、美国塞拉尼斯、日本株式会社及国内外名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典藏。年江苏省暨南京市领导出访台湾时,选中了他的多幅梅花作品作为礼品赠送给当地政要和企业界名人。年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以中法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接受法国国家电视台、法国国家艺术频道、比利时国家电视台联合采访,并制作成电影《质朴如泥》在世界各地上映。
热心公益
益生书画院里都是义工
数年前,张永荣和南大一位教授发起成立了癌友协会,现在有2万多人。他经常给癌友们鼓劲,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家驱走病魔。
有专家评价:张永荣从事的是一种精神运动,他把癌细胞“画”走了。画画果真能“画”走癌细胞?除了绘画带来的成就感、喜悦感有利于身心健康之外,张永荣的意志力也起了很大作用,农村出身的他从小吃苦,很耐驮;其次就是老伴的鼓励和陪伴,“老伴是我治疗和人生经历的良方”,他说,在汶川大地震、13年非典病疫、如今的抗击新冠疫情等国家有灾难时,两人经常一起捐钱捐画捐东西,参与义卖和义捐,“落难的时候人最需要关爱,这也是我们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只有帮助更多的人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年成立益生书画院,“这是全国唯一以慈善和公益为目的的书画院”,他说,书画院成立后捐赠了很多字画,大家养生养心搞文化,包括名誉院长言恭达,大家都是义工都是做贡献,很多时候自己掏钱做善事,“没有利益之争,没有收入不均”。
书画院也策划了很多大活动,包括两岸百位将军书画展、百名抗战老兵联谊会等等。书画院还发起了益童基金会,“前几天基金会五周年,我们都去了,慰问家困难儿童,找多个暖包,征集很多志愿者”。
他特别佩服益生书画院的投资人、南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瑞华先生,“自己没豪车没豪宅,挣的钱全部用于公益。这也是我们心甘情愿跟着朱总的原因”。他说,益生书画院会一直把公益进行下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冯秋红通讯员朱胜利
校对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