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度科普3亿人发病,昔日的老年病已经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高血压即高血压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的常见性、多发性心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希望以此来增强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程度。今年的5月17日是第四十四个世界高血压日,-年世界高血压日的主题为:准确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一、“静默杀手”高血压发病形势严峻

由于高血压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而且有部分患者认为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对高血压的忽视。

针对我国人群高血压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9%,与前5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数据相比,患病率总体呈现增高的趋势。粗略估算,目前高血压患病人数可能已经超过3亿。虽然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但是其控制率只有14.5%。也就是说,有将近九成的患者并没有意识到控制血压的重要性。

高血压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高血压的发病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增高。据统计,年我国≥6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8.9%。虽然,高血压看似是一种老年病,但是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根据-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8-24岁、25-34岁、35-44岁的中青年人中,其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4.0%、6.1%和15.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下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总数已经达到2亿,而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约为1亿人,几乎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倍。

与老年高血压相比,中青年高血压发病早期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多是由于偶然测血压或在体检时发现。值得一提的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和对降压药物的不正确认知等原因,导致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较差,降压治疗不积极,部分患者甚至会自行减药、停药,导致血压控制率较低,血压控制效果甚至不及老年高血压患者,但是中青年高血压的远期危害甚至比老年高血压更严重。

二、什么是高血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修订版)中明确提出,高血压的定义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如果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正在进行药物降压治疗,即便是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其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根据患者血压升高水平,可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器官损害程度、导致的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确定,目前我国采用的血压分类包括:

l正常血压: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80mmHg;

l血压正常高值: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

l高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以上高血压的三个分类,适用于18岁以上任何年龄段的成年人。

虽然,血压在-/80-89mmHg之间属于血压的正常高值,但是处于这个血压范围的人群,10年后出现心血管疾病风险要比正常血压水平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而且,在血压-/80-89mmHg的中年人中,10年后有超过45%的人成为高血压患者。

还需注意的是,虽然高血压患者经过系统的降压治疗,血压能够降到正常范围内,但是其导致的疾病风险仍然会翻倍出现。美国权威医学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曾经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年龄小于40岁的成年人如果收缩压≥mmHg,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进入老年之后,无论血压控制在哪种水平,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会增加37%;舒张压≥80mmHg,其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会增加21%。

三、血压超过正常值就是高血压吗?

如果单纯的一次血压升高,并不能直接诊断为高血压,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很多,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及疼痛等都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此外,运动、过饱、吸烟、饮酒等因素,也会导致血压的波动。

如果发现血压异常,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规范化的高血压诊断流程来全面地了解有无高血压以及血压的波动情况。

四、注意!这几个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年龄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原因有关。

1、高钠、低钾饮食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饮食属于高钠饮食,而高钠、低钾饮食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钠盐摄入增加会导致尿钠排泄的增多,24小时尿液中钠排泄量的增加,与收缩压/舒张压的升高成正比。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钠不超过5g,钾每日摄入量不少于3.5g。虽然,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平均烹调盐摄入量已经降低,但是盐摄入量依然比推荐的盐摄入量高出将近75.0%。

2、肥胖

超重和肥胖不但会导致人群的死亡风险增加,同时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的人数明显增加,其中35-64岁的中年人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而根据我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中发现,超重和肥胖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1.16-1.28倍。由此可见,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生息息相关。

3、过量饮酒

过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通过限制饮酒可使血压明显下降。相关研究显示:酒精摄入量平均减少67%,收缩压可下降3.31mmHg,舒张压可下降2.04mmHg。

现在,经常能看到有宣传少量饮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但是这方面的相关证据尚不足,研究表明:即使是平时饮酒较少的人,如果减少酒精的摄入量也可以起到改善心血管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的作用。

4、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精神压力过大包括焦虑、抑郁、紧张、愤怒、恐慌等。有研究指出,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者其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是正常人的1.18倍。可见,长期精神过大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5、其他危险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病增加,年龄、高血压病家族史、缺乏运动、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因素都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有研究提出长期暴露于PM2.5、PM10、SO2和O3等大气污染物中,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会相应增加。

五、警惕这几类疾病的发病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约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约0万,冠心病患者约万,心力衰竭患者约万。虽然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但是高血压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脑卒中与缺血性心脏病

当前,脑卒中依然是我国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无论是哪个年龄段,收缩压越高的患者发生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就越高,其导致的死亡率也相应增加。随着血压的升高,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据统计,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约为30.0%。《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和防控现状》报告中提到:约有62%脑卒中死亡的患者是由高血压直接导致的,高血压也导致49%的患者发生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中国,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约为54.6%。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28.9%,长期和持续的高血压状态最终导致了心力衰竭的发生。

肾脏疾病

高血压和肾脏病密切相关,两者互为病因也是彼此的加重因素。各种慢性肾脏病导致的高血压,也称为肾性高血压。我国未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67.3%-71.2%;而在透析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91.7%。

高血压患者如果未进行系统的降压治疗,长期升高的血压会导致肾小球硬化、萎缩,损伤血管内皮,形成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狭窄会造成肾血流量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血管壁通透性的增加,蛋白漏出破坏肾脏的滤过功能。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出现尿*症。

房颤

根据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血压水平越高,房颤发生率会增高1-2倍,而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要比没有房颤的高血压患者高2-3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六、患上高血压要终生服药吗?

高血压的治疗,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与血管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对于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首先进行生活方式上的干预,观察血压控制情况。如果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仍≥/90mmHg或高于目标血压的患者,要及时进行药物降压治疗。

很多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最担心的就是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的问题,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看法,这也是导致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较差的主要原因。

并不是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需要终生服药

药物降压治疗是控制高血压十分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物,这取决于血压的控制情况、患者的病情和是否出现靶器官受损。

新发的高血压,根据血压级别、相关危险因素和靶器官受损程度,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其中,低危和中危高血压患者不需终生服药,这两类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或间断性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

但是,高危和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表明已经有靶器官受损,如已经出现肾病、糖尿病等疾病,这类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所以说,对于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物,是由患者自身高血压的危险程度来决定的,并不是只要高血压就永远离不开降压药了。

注意:如果是需要用药的高危和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不可擅自增加、减少药量,自觉症状好转更不可随意停药,以免血压反跳导致意外发生。

七、如何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病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因此在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且有效的,其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症状。

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主要措施包括:

1、减少盐分、糖分摄入,增加钾摄入量

盐分摄入量增加会导致血压升高以及患高血压的风险,适度减少盐摄入量可有效降低血压,每人每日盐摄入量要少于6g。随着饮食模式的改变,各种深加工食品也上到人们的餐桌,这些深加工食品中的盐分也不能忽视。饮食上要注意:

l减少烹调用盐及调味品,如味精、酱油、蚝油等;

l减少含盐量较高的深加工食品,如零食、火腿、腌制品;

l增加含钾较高的蔬菜、水果和豆类的摄入量(注意肾功能不全者在补钾前应咨询专业医生)。

注意高血压的隐形推手

通常情况下,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盐分的摄入,但是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另一个高血压的隐形推手——游离糖。游离糖又称为添加糖,主要包括:制造食品时添加的蔗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等)、葡萄糖和果糖等,也包括食品制造行业中常用的淀粉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玉米糖浆和果葡糖浆等。蔗糖和果葡糖浆是消费量最大的添加糖。果糖主要存在于蜂蜜、蔓果类水果、花朵、浆果、根类蔬菜等天然食物以及加工食品中。目前,我国高浓度果糖的果葡糖浆年消费量近万吨,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美国一项实验显示:在没有高血压病史的成年人当中,果糖摄入超过74g/d是血压升高的独立风险因素。如果摄入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人体就会产生过多的胰岛素,胰岛素升高有可能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进而减少肾脏的水钠排泄,使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另外,高胰岛素血症会刺激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血压,引起血压升高。如果胰岛素长期保持较高水平,最终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又进一步刺激了血压升高。

果糖摄入过量不但会影响血压,还会导致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这也是诱发或加重高血压,以及其它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当膳食果糖的摄入量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以内,有利于血压的控制,过量则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控制盐分摄入的同时,更要注意减少糖分的摄入。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提出居民要注意控制糖分摄入,建议少吃甜味食品,各类添加糖提供的能量比例应控制在每日10%以内。饮食中糖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0g,最好限制在25g以内。

2、合理膳食

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降低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压患者和有可能进展为高血压的患者,需注意饮食要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植物蛋白质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如奶油、内脏等)的摄入。

DASH饮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饮食模式

DASH饮食又称为得舒饮食,主要以新鲜蔬菜、水果、低脂/脱脂乳制品、禽肉、鱼、豆类、坚果和红肉为主。由于DASH饮食中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较少,且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纤维素,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3、控制体重

BMI指数即体质指数,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BMI=体重÷身高2(体重单位为千克,身高单位为米。)

控制体重可有效预防血压问题,因此应维持体重在健康范围内,即BMI在18.5-23.9之间,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如果是超重和肥胖患者,一定要注意合理减重,减少热量摄

入,控制高热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和酒类等)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少久坐,适当增加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必要的行为干预。减重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且减重速度因人而异,要注意循序渐进,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超重或肥胖者一年内体重减少初始体重的5%-10%即可。

4、戒烟限酒

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即便是被动吸烟(二手烟、三手烟)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